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儿童鼻炎怎么治疗 这些方法能有效治疗鼻炎

2016-12-0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含玉

一、治疗鼻炎的常见药物有这些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抗组胺药,这类药物口服吸收较快,能较迅速地改善鼻痒、喷嚏、流涕症状,但对鼻堵症状无效,同时嗜睡等副作用较大,有一些抗组胺药物还有严重的心脏毒副作用。

  另一类药物是鼻粘膜减充血药,这类药物可以局部应用也可以全身应用。局部用药如*等起效很快,可迅速解除鼻堵塞症状,有许多患者长期依赖它们治疗鼻塞,殊不知这类药是不能长期应用的,通常不应超过4天,因为它具有血管扩张的后作用,导致鼻堵加重,长期应用必然引起药物性鼻炎,增加了鼻炎的复杂性和治疗的困难。

  如需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可使用口服制剂,但严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应用,局部应用也应慎重。

  再有一类药物就是皮质类固醇,治疗鼻炎的药物有哪些?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过敏性鼻炎是鼻粘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这种炎症非同于细菌感染,应用抗菌素是无效的,而皮质类固醇能抑制这种炎症反应,既可以消除鼻炎的症状,又能减少鼻炎的发作次数。

  皮质类固醇可以全身用药,也可局部用药,通常全身用药只适于急性、病情严重和伴鼻息肉的患者,由于高效、无副作用的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的发展,全身应用的需要已明显减少。目前医学界已广泛认可局部类固醇为治疗鼻炎的首选药物,如伯克纳鼻喷剂。

二、治疗鼻炎偏方有这些


  辛夷鼻炎丸一种黑色包衣的浓缩水丸。除去包衣后,药丸显棕褐色,气芳香,味甘凉、微苦。它的中药组成成分有苍耳子、山白芷、菊花、三叉苦、薄荷、板蓝根、广藿香、鹅不食草、防风、鱼腥草、辛夷、甘草、紫苏叶。辛夷鼻炎丸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鼻炎。

  苍耳子具有散风热,化湿浊,通鼻窍的功效。辛夷具有散风邪,通鼻窍的功效。薄荷具有宣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紫苏叶具有解表散风,防风解表散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白芷具有散风,排脓止痛的功效。菊花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广藿香和鹅不食草具有化湿浊,通鼻窍的功效。板蓝根,鱼腥草,三叉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甘草既可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这些中药根据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将药物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鼻炎是一种鼻腔炎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等其他因素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患者会出现鼻塞,多涕,嗅觉下降,头疼,头昏,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鼻炎给患者带来无尽的苦恼。它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患者可以采用辛夷鼻炎丸进行治疗。

  从目前的医学研究表明,辛夷鼻炎丸还没有发现有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患者可以放心使用。不过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都会有所差别,当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时候,应该立即停药。在使用辛夷鼻炎丸时,应该遵照医嘱使用。不要盲目地跟其它药物联用,这样容易造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效果。患者在服药期间忌辛辣和鱼腥食物。具有过敏体质的患也要谨慎使用。

三、鼻炎患者护理方法有哪些

  1、加强体育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避免疾病的侵扰;另外,适当的运动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鼻腔内的血液滞留,进而有效的避免鼻炎的病发。

  2、养成良好的用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用鼻习惯,在擤鼻涕时要用力适度,避免挖鼻。

  3、注意自身的生活坏境

  卧室常通风,勤换被套、床单,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可适当的佩戴口罩外出;另外,要加强自身的营养,增强体质。

  4、少用或不用鼻腔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要少用或者不用鼻腔类的药物,如鼻黏膜收缩剂等,长期使用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

  5、感冒等慢性疾病要及时治疗

  扁桃体炎、感冒等一些慢性疾病,是导致鼻炎比较常见的因素之一,应及时治疗慢性疾病,避免其恶化而导致鼻腔黏膜出现炎症。

四、儿童鼻炎出现后的危害后果

  一、影响容貌

  如果小孩子患上鼻炎很容易对容貌产生影响,鼻炎会导致鼻塞,迫使孩子张口呼吸,而长期的张口呼吸可使嘴唇变厚,牙齿向外突出,鼻梁扁平,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齐,形成“鼻炎面容”,导致容貌变丑。

  二、影响智力

  如果孩子的鼻炎发展为慢性鼻炎还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影响,可蔓延到周围的鼻窦,形成鼻窦炎,导致头痛、记忆力减退。同时,慢性鼻炎症造成鼻腔狭窄而影响通气,呼吸不畅,可使肺膨胀不全,吸氧量减少,导致身体长期慢性缺氧,影响脑的正常发育而累及智力。

  三、影响听力

  由于鼻炎常伴有的症状就是流涕,如果鼻涕量过大还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影响。如果擤鼻涕的方法不当,加上咽鼓管较成人短而直,鼻涕里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中耳炎,表现为耳心痛、耳鸣,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耳朵流脓,导致听力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