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卵巢不孕原因是什么 怎么治疗不孕症

2016-12-0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倪涵蕾

一、卵巢性不孕4大原因

  (1)特纳综合征与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均以原发性闭经为主要临床表现,促性腺激素升高,雌激素降低。可采用他人赠送的卵子通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妊娠。

  (2)卵巢早衰与卵巢对抗综合征:发生在40岁以前的由于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称为卵巢早衰,约占原发闭经的20%~28%左右,继发闭经的4%~20%。原发性闭经或30岁以前继发性闭经的妇女,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卵巢内有正常卵泡存在,但对大剂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呈低反应者,称为卵巢不敏感综合征或卵巢对抗性综合征。二者的病因尚不清楚,均表现为闭经、无排卵。

  对希望生育的pof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子捐赠使其妊娠都已有成功的报告。为预防因长期闭经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和生殖器官萎缩,应及时进行激素补充疗法。

  (3)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稀发,长期无排卵,雄激素过多,雌激素无周期性波动。是目前无排卵性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

  (4)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正常月经周期或药物促排卵周期,卵巢有卵泡发育成优势卵泡,但到排卵期lh峰后48h卯泡不消失或维持生长,维持存在数天,颗粒细胞已发生黄素化而卵泡未破裂。lufs的基础体温(bbt)、宫颈粘度及子宫内膜的变化等均与正常排卵相似,给人以排卵假象,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也是克罗米酚促排卵妊娠率低的原因之一。文献报告lufs的发生率在31.8%~2.9%,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的10%。b超监测卵泡不破裂或增大,卵泡内出现光点,多在下次月经前消失。如果行腹腔镜检查则看不到排卵孔。

二、不孕不育症要怎么治才好

  1、生育药物:如果女性的体内激素失去平衡(或者有时候是男性体内激素有问题),生育药物也许能让你的生殖系统走上正轨。

  2、人工授精:有时候,精子需要通过捷径到达卵子那里。把你丈夫的精子浓缩后放入你的子宫或输卵管能够帮助授精。如果你丈夫的精子无法穿过你的宫颈粘液,那么人工授精就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3、手术: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都会造成生育问题,医生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4、辅助生殖治疗:对于精子数量少、有输卵管或者卵巢问题的不孕不育,除了生育药物和其他常规治疗方法外,还会结合其他高科技手段(比如取卵技术)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试管婴儿(IVF)、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以及使用捐赠精子等。

  5、眼泪疗法:适当哭啼流出的眼泪会释放很多淤积身体的毒素。有关专家还发现,女性哭啼的时候孕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会变得活跃,这使得一些内分泌失调的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症状得到很大缓和。而不孕不育患者流眼泪会很大程度上缓解不孕不育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不孕不育的缓解。

三、卵巢性不孕有哪些症状呢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卵巢性不孕的表现:常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稀发,长期无排卵,雄激素过多,雌激素无周期性波动。

  少量阴道流血:有少数人在两次月经中间会有少量的阴道流血,比月经量少,此即"排卵期出血",应进行治疗。

  白带增多:大部分人到了排卵期白带会明显增多,变得象蛋清一样透明,可以拉长为丝状,如果没有阴痒、黏腻等不适感,不必感到惊慌。相关阅读:白带增多该怎么办

  卵巢早衰与卵巢对抗综合征是卵巢性不孕的表现:发生在40岁以前的由于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称为卵巢早衰,约占原发闭经的20%~28%左右,继发闭经的4%~20%。

  原发性闭经或30岁以前继发性闭经的妇女,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卵巢内有正常卵泡存在,但对大剂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呈低反应者,称为卵巢不敏感综合征或卵巢对抗性综合征。二者的病因尚不清楚,均表现为闭经、无排卵。

四、不孕症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才能诊断

  子宫内膜检查:

  不孕症患者必要时通过活检了解子宫内膜的功能状态,而且经项检查又是了解有无排卵或黄体功能状态的可靠方法,同时还可以了解宫腔的大小,排除宫腔病变,如结核,子宫肌瘤等。

  内分泌功能测定:

  如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做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测定,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测定基础代谢率,以了解甲状腺功能;进行肾上腺功能检查和血清泌乳素测定等,这是不孕症检查的方法之一。

  免疫学检查:

  不孕症患者了解有无抗精子抗体存在,除进行抗精子抗体测定外,还可通过性交后试验,体外精子穿透试验等间接了解之。

  B型超声检查:

  不孕症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才能诊断?检查子宫和附件发育情况及形态位置,有无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和输卵管肿瘤、子宫肌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