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失眠怎么办 如何治疗更年期失眠
2016-12-1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冷安
一、更年期女性治疗失眠的一些小方法
1.中医表示,用手摩擦肩,使手肘、手腕、髋部、膝、脚踝等各处关节生热。这些部位附近有许多重要穴位,多摩擦带动气血循环。尤其靠近手腕的“神门穴” (仰掌、握拳,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及“内关穴”(仰掌,手腕第一横纹正中点直上2寸,大约三横指的距离)与睡眠相关,平时多按压,有催眠效果。
2.心情烦躁、胡思乱想、静不下来时,试试躺在床上,把脚抬起来,靠在墙壁上5~10分钟,帮自己冷却一下过热的脑袋。
3.足够的水分能舒缓热潮红,避免因燥热而睡不好。但睡前2小时不要再大量喝水,免得半夜一直跑厕所,打断睡眠。
4.规律运动,找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静坐、练习放松及深慢细长的呼吸方式、从事自己有兴趣的活动、维持愉快的人际互动等,都能避免掉进更年期的忧郁风暴中,不让精神障碍剥夺了睡眠。
5.穿着透气、吸汗的棉质衣服睡眠,或考虑能快速排汗、维持干爽等特殊布料制成的衣服,可减少因衣服闷湿而醒来的状况发生。
二、女人更年期失眠并不可怕
一、学会自我减压,禁绝烟酒,远离噪音和有害气体污染,睡前不看惊险、恐怖的影视和小说,善于从烦恼和忧伤的情感纠葛中自救,放松自己,床头避免强光源照射等,这些都属于女性失眠的治疗办法。
二、合理营养。坚持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睡前喝一杯加蜜牛奶。每天早晨饮一杯温开水,增氧、活血、化瘀、通便,清除体内垃圾。另外,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及玉米、小米、绿豆、红薯、豌豆等杂粮在日常饮食中要经常补充,奠定酣睡的营养基础。
三、保持生物钟稳定:晚饭后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不要思考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为进入睡眠状态做准备,睡前坚持用40~50摄氏度的温水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达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安神催眠的作用。
四、加强锻炼。每天清晨进行30分钟以上的健身运动。从深呼吸开始,扩胸、甩手、转腰、下蹲到五官按摩,逐一刺激各器官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让大脑吸收充分的氧气,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交替有效协调,有助于解决女性失眠。
三、4种更年期失眠偏方
百合小米粥适合脾虚体弱型失眠患者的治疗。这一类型的失眠多见于大病初愈,其特点是睡眠浅而短、脉多细弱。制作方法是:小米30克加水煮粥,沸后加百合15克煮至熟;或用小米30克、桔皮3克熬成粥,加白糖适量。睡前半小时服。
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常伴五心烦热、心悸出汗、头晕耳鸣、舌干咽燥、舌质红、脉细微情况,其症状表现多为入睡易,但半夜醒后即不能再入睡。莲合羹是比较适合这一类型更年期失眠患者服用的:莲子肉、百合各30克,煮沸30分钟,加白糖适量;或单用莲子肉50克,水煎加糖。睡前2小时服用。
心脾血虚型失眠患者常伴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面色少华、舌质淡、脉虚弱等症,临床表现多为卧而难眠、辗转反侧。可服用龙枣汤加以治疗和改善。龙眼肉30克、大枣10枚水煎煮;龙眼肉10克、枣5枚、糯米20克熬成稀粥,加入白糖或蜂蜜少许调味。临睡前服用。
莴笋汁适合痰热内扰型更年期失眠患者。此类型失眠多表现为睡眠不宁、容易惊醒、有恶梦,并且常伴心烦胸闷、痰多口苦、苔腻、脉滑。莴笋汁清热化痰、镇静安神,正好适合这一类型失眠患者。莴笋250克去皮切碎捣烂取汁,炖后温服,每次1汤匙,睡前半小时服。
四、更年期女性易失眠的原因
1、雌激素减少,内分泌变化所致。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女性出现心悸、胸闷、忧虑、抑郁、易激动、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失眠。人到中年,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更年期女性开始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面对各方压力,精神心理负担徒增,失眠也随之产生。
3、从心理应激反应上来看,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耐心愈加不足,易激惹。很多更年期女性自我都明显能感觉到,以前看得惯的事情,现在开始挑剔、看不惯,这样的情绪产生后,也会加重失眠的症状。
4、夜间发生潮热、盗汗等症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睡眠。突然间的出汗或者被热醒,也打乱了原本的睡眠时间,更易造成原本睡眠质量不高的人情绪更加抑郁或暴躁,想睡觉,却由于生理原因无法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