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外伤下肢肌肉萎缩有哪些原因,针灸治疗肌肉萎缩效果如何,外伤下肢肌肉萎缩患者如何自我调治

2017-01-0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余初柔

一、外伤下肢肌肉萎缩有哪些原因

  外伤性肌肉萎缩是一组因各种外伤、手术创伤、骨折、骨折复位后石膏和小夹板卡压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性疾病,常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如割伤、 划伤、撕裂、挫伤、砸伤、锐器伤、枪伤、烧灼伤、压迫伤及手术后创伤等,损伤的部位有腕部、肘部、肩部、脊柱、股骨头、骨盆、膝、踝部等。

  伴有肌萎缩症状的疾病有: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脊髓空洞症、偏侧面肌萎缩、小儿麻痹后遗症、周围神经病变、格林巴利后遗症、外伤性肌萎缩、肌强直、线粒体肌病、截瘫、多发性肌炎、硬皮病、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糖尿病性肌萎缩、脊髓蛛网膜粘连、糖原累积症、脂质贮积症等等。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二、针灸治疗肌肉萎缩效果如何

  针灸可以治疗因外伤引起的肌肉萎缩,肌肉萎缩是一种慢性疾病,引起肌肉萎缩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外伤引起的肌肉萎缩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针灸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取穴

  主穴:大椎、手三里、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绝骨。

  配穴:命门、气海、血海、太冲、脾俞、内关、关元、鱼际。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4-5穴,酌配配穴-穴。大椎穴针时正坐头稍向前倾,缓慢进针,至肌肉萎缩患者感肢体发麻时,即出针。余穴均采用紧插慢提之补法。留针5-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施以补法。去针后,命门、气海、关元、脾俞等用无疤痕着肤灸法3-7壮。在颈、脊炷两旁及肌肉萎缩处,用皮肤针作中度中叩刺,以皮肤潮红,轻度出血为宜。

  外伤性肌萎缩属于中医的“痿证”范畴。我们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从中医“奇经”论治的新见解,并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研制出对治疗肌萎缩有显著疗效的中药新制剂,可明显改善外伤性肌萎缩患者的肌肉萎缩、无力、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动物实验表明,可明显促进神经末梢的再生和修复,并可提高小鼠游泳耐力,增长肌肉,增强肌力,对骨骼肌功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三、外伤下肢肌肉萎缩患者如何自我调治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四、肌肉萎缩体格检查要点

  1、注意肌肉体积和外观 临床上肌肉萎缩的诊断应两侧对比,即肌肉萎缩的范围分布,程度、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力和肌张力 肌肉萎缩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应注意肌容积与肌力的比较,注意肌肉萎缩部位的肌力,肌张力。检查时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应让患者尽量放松。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患者的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进行肌肉萎缩的诊断。

  3、肌萎缩的伴发症 如骨关节的变形,皮肤症状,沿神经走行有无压痛及肿物等。注意有无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分布、范围和性质如深、浅感觉障碍或复合感觉障碍,感觉分离等,萎缩肌肉有无自发性疼痛和压痛等。

  4、注意有无全身性疾病 如肿瘤、糖尿病、恶性病变等。这也是肌肉萎缩的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