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发原因,慢性前列腺炎具体诊断方法,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和食疗法则
2017-01-1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雨寒
一、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发原因
(1)病原体感染
本型患者虽然常规细菌检查未能分离出病原体,但可能仍然与某些特殊病原体:如厌氧菌 、L型变形菌、纳米细菌 、或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有关。有研究表明本型患者局部原核生物DNA检出率可高达77%;临床某些以慢性炎症为主、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无菌性”前列腺炎,可能与这些病原体有关。其他病原体如寄生虫、真菌、病毒、滴虫、结核分枝杆菌等也可能是该型的重要致病因素,但缺乏可靠证据,至今尚无统一意见。
(2)排尿功能障碍
某些因素引起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导致膀胱 出口梗阻与残余尿形成,造成尿液反流入前列腺,不仅可将病原体带入前列腺,也可直接刺激前列腺,诱发无菌的“化学性前列腺炎”,引起排尿异常和骨盆 区域疼痛等。
许多前列腺炎患者存在多种尿动力学改变,如:尿流率降低、功能性尿路梗阻、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等。这些功能异常也许只是一种临床现象,其本质可能与潜在的各种致病因素有关。
(3)精神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经久不愈的前列腺炎患者中一半以上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改变。如:焦虑、压抑、疑病症、癔病 ,甚至自杀倾向。这些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导致骨盆区域疼痛及排尿功能失调;或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变化而影响性功能,进一步加重症状,消除精神紧张可使症状缓解或痊愈。但目前还不清楚精神心理改变是其直接原因,还是继发表现。
(4)神经内分泌因素
前列腺痛患者往往容易发生心率和血压的波动,表明可能与自主神经反应有关。其疼痛具有内脏器官疼痛的特点,前列腺、尿道的局部病理刺激,通过前列腺的传入神经触发脊髓反射,激活腰、骶髓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冲动通过生殖股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传出冲动,交感神经末梢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前列腺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等,引起膀胱尿道功能紊乱,并导致会阴、盆底肌肉异常活动,在前列腺以外的相应区域出现持续的疼痛和牵涉痛。
(5)免疫反应异常
近年研究显示免疫因素在III型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和病程演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的前列腺液和/或精浆和/或组织和/或血液中可出现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如:IL-2、IL-6、IL-8、IL-10、TNF-α及MCP-1等,而且IL-10水平与III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呈正相关,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效果。
(6)氧化应激学说
正常情况下,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利用、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前列腺炎患者氧自由基的产生过多或/和自由基的清除体系作用相对降低,从而使机体抗氧化应激作用的反应能力降低、氧化应激作用产物或/和副产物增加,也可能为发病机制之一。
(7)盆腔相关疾病因素
部分前列腺炎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外周带静脉丛扩张、痔 、精索静脉曲张等,提示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可能与盆腔静脉充血,血液於滞相关,这也可能是造成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
二、慢性前列腺炎具体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可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有无压痛及其范围与程度,盆底肌肉的紧张度、盆壁有无压痛,按摩前列腺获得前列腺液。
3.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 正常的EPS中白细胞HP,卵磷脂小体均匀分布于整个视野,pH6.3~6.5,红细胞和上皮细胞不存在或偶见。当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有诊断意义。
(2)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 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是排除尿路感染、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
(3)细菌学检查 慢性前列腺炎推荐“两杯法”或“四杯法”病原体定位试验。
(4)其他病原体检查 包括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查。
4.器械检查
(1)B超检查 尽管前列腺炎患者B超检查可以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前列腺结石或钙化,前列腺周围静脉丛扩张等表现,但目前仍然缺乏B超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表现,也无法利用B超对前列腺炎进行分型。
(2)尿动力学 ①尿流率,尿流率检查可以大致了解患者排尿状况,有助于前列腺炎与排尿障碍相关疾病进行鉴别;②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3)CT和MRI 对鉴别精囊、射精管等盆腔器官病变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对于前列腺炎本身的诊断价值仍不清楚。
三、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和食疗法则
局部治疗
补肾汤图册由于全身用药往往难以达到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故对全身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多采取局部用药和局部治疗的方法,局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①局部用药(前列腺内直接局部注射、经尿道灌药、经输精管 注射给药、经直肠给药、肛管粘膜下注射);②前列腺按摩;③热水坐浴;④局部物理疗法(经尿道激光、射频、导融以及经直肠前列腺微波热疗、三阴交 ;配穴:足三里 、合谷 。每次选用2~4穴。常规消毒后,取5厘米长的26号或28号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7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
慢性前列腺炎的饮食疗法
赤豆薏苡米 :赤小豆 30克,薏苡仁 50克,加水煨烂,入少量糖调味,分2次食用,每日l剂。适用于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
土狗子 蛋:土狗子3~4只,生鸡蛋1-2只。在生鸡蛋的一头敲穿一小孔,纳人土狗子,煮熟。每日上午吃1次。适用于中虚型慢性前列腺炎。
现代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才得到重视,文章逐渐增多。近10余年来,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寻求有效的穴位刺激法。在70年代后期,有人应用磁片贴敷穴位法治疗本病,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有人选用表面磁场为800~1500高斯的稀土钴合金的圆形磁片S极置于穴位上,并接通6805型电针仪,采用断续波和疏密波刺激,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是在传统的刺法上发掘,用芒针深刺,亦可提高疗效;近年,则有人着重于激光针治疗本病,并发现用特制空心针直接刺入前列腺照射,较之激光穴位照射为好。
②总结有效穴位,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小腹及骶部穴位治疗本病效果较好,另外还寻找到一些新穴,经反复验证,确有疗效。
③确定针刺适应症范围。目前一般认为针灸适于下列症状:会阴坠胀、腰及下腹痛,尿频有遗沥,性功能减退;肛诊前列腺有明显压痛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有炎性表现,B超示炎性图象者。
④探索机理。通过细菌和动物实验,观察到穴位激光照射等可提高机体血清杀菌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尤其是前列腺中具有局部免疫能力的IgA和溶菌酶含量提高,从而表明针刺是通过提高局部和整体免疫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的。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
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注意事项
预防常识
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成人常见疾病,目前,对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的病因尚不清楚,常见菌株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除此以外有淋球菌(淋病奈瑟氏菌)、解尿素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前列腺炎,故应避免传染性疾病,避免过度纵欲、频繁手淫导致前列腺腺体充血,从而减少前列腺炎的发生。本病治疗效果不甚满意,除抗菌药物及综合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减轻精神负担。目前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预防极其重要。
尽管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很高,但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患有前列腺炎,仅在一些特殊人群如酗酒者、过度纵欲者、性*者、汽车司机、免疫力低下者中存在高发现象,说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良习惯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不利条件是诱发前列腺炎的高危因素。由于目前还没有十分满意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所以疾病的预防显得十分必要与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理、科学地自我调节是预防前列腺炎发生的关键措施。
疾病护理
患者应自我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应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憋尿、久坐及长时间骑车、骑马,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错综复杂,但常见的病因是“忍精”和“感染”。前者多由青壮年相火易动,所愿不遂,精未外出;或同房、遗精、手淫、惊恐等,忍精不泄,败精流注,精关不固,遂成精浊。后者多由脾肺素虚,容易感冒,引动下焦湿热;或包皮过长,藏污纳垢,或性交不洁,湿热内侵,留于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
辨证临床上分虚实两证。实证常见湿热型、瘀血型。虚证常见中虚型、肾虚型。湿热型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口干口苦等。瘀血型伴有小便滴沥涩痛、血尿,舌质紫或瘀斑,脉涩等。中虚型伴有神疲乏力、心悸自汗等。肾虚型伴有腰痛、五心烦热、低热、颧红等。总的治法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健脾补肾为主。
注意事项
慢性前列腺炎的护理,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食品,以新鲜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保持能量的供给,禁烟禁酒及刺激性食物,经常做保健:
1、每天沿着尿道两侧进行按摩15-20分钟,强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
2、站立做收缩肛门运动,每天早起和晚睡前做50-100次,以肛门感觉酸热为准;
3、夏天用湿毛巾冷敷睾丸,每晚2-3次,以睾丸收缩到位为准;
4、完全放松自己的心里压力;
5、每天早晨晨练,慢跑10-15分钟,以微出汗为准;
6、每天早晨双手扣腰,刺激肾脏血液循环,应扣100-1500-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