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出汗多的问题,为什么出汗多,出汗部位看出身体健康,出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2017-02-0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齐代荷
一、如何应对出汗多的问题
1、每天重点清洗腋窝。尤其是在夏天,每天清洗腋窝非常重要,对于腋窝有异味的朋友们来说,不仅需要清洗,还需要加强清洗的力度,比如用硫磺皂清洗,或者专用沐浴露清洗,达到清洁腋窝的目的,同时必须让腋窝干燥清爽。
2、可以适当喷洒一些止汗剂或者具有香味的香水等。当腋窝将要出汗来不起清洗的时候,可以适当喷洒一些止汗剂,达到腋窝无异味的目的,并增加清香的味道,这些方法适合年轻女性即将进入公共场合或者会议室等。
3、严重情况下可以剔除腋毛。尤其是男性,腋毛非常旺盛,在夏天,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同时也会产生异味,为了彻底清洁腋窝,便于轻松的清洗腋窝,让腋窝更干爽,可以考虑剔除腋窝内的腋毛。
4、经常换洗衣服。尤其是内上衣,腋窝常常出汗,导致内上衣腋窝处经常被浸湿,甚至变色发臭,所以,必须经常换洗衣服,穿着干爽的内衣能够减少腋窝出汗率,同时增加腋窝舒适度。
5、在饮食方面尽量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少喝酒抽烟,这样不仅使出汗的情况能得到改善,对于年轻人还可以减少长青春痘的可能性。
6、尽量避免大量的运动。剧烈的运动可以导致大量的出汗,尤其是腋窝会出汗,这样就会加剧腋窝出汗的频率和出汗量。
二、为什么出汗多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比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
中医认为出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会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会少一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出汗一定要分出来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
中医认为出汗是一种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是怎样认为每个人出汗的情况: 医学对于出汗是有分类规定的,有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等,最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所谓自汗就是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
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出汗的情况都有分类。自汗和盗汗有一部分在医学上是病理性的,是合并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时是由于体内中枢神经紊乱有关。自汗和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高热性的疾病如发烧、肺炎、风湿热等疾病。
另外还有一些内分泌紊乱的原因也是有的,如更年期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如甲亢。还有一些一般疾病的情况如糖尿病的低血糖状态或者冠心病疼痛缺氧状态。其它还有药物引起的出汗如吃阿司匹林等。因此自汗的原因还是很多的。 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
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
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
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三、出汗部位看出身体健康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忧郁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足,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方面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有点低,需要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需要注意的是要多次敲打,并且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里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适当的刺激可以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激素检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角度说是脾胃失和。西医角度上说,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和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四、出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所以,夏季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流质和适当的盐分。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