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头部多汗的解决方法 出汗位置可以看出宝宝的健康

2017-04-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潘夏菡

一、如何解决宝宝头出汗的问题

  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如夏季气候炎热而致小儿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等父母不必担心。
  小儿病理性多汗 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及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有的宝宝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带宝宝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二、出汗部位看健康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外界温度太高会全身出汗;精神紧张或痛觉刺激时会手心、脚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会脸上冒汗。
  1.头部出汗
  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2.手脚出汗
  手脚心多汗,如果手脚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脚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3.胸口出汗
  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三、头部出汗多吃什么药

  医学上称做"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年身上。"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非运动时身体汗多,那就是是虚汗症的表现。中医学认为气虚引起自汗,而自汗是指清醒状态下出汗增加。在睡眠状态时汗多,醒后汗止即是盗汗,阴虚引起盗汗。
  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周身无力、少气懒言、面黄肌瘦、手脚不温等症者,是为气虚。
  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四、睡觉头出汗的原因

  睡觉出汗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缺钙,二是因为新陈代谢快,易出汗。发生盗汗后,我们要尽快使用毛巾将皮肤擦干,并更换衣服,勤沐浴。日常多参加户外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能力。
  睡觉头出汗的病人要学会自我养护,加强锻炼,可以适当利用食疗进行调养。中医看来“汗为心液,长时间盗汗的话,会伤害我们的心阴,务必要积极治疗。治疗同时还得注意自我养护。
  药物治疗时,要加强锻炼,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饮食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阴虚、血热或者阴虚火旺的人不可以吃辛辣动火的食物,不可以喝酒,多吃育阴清热食物。促进汗腺分泌功能恢复。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调节下卧室的温度及湿度。阴虚血热的病人,居住环境要偏凉些。病人的被褥、铺板及睡衣等,要常拆洗,凉晒,保持干燥。每天都要洗澡,减少汗液刺激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