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复发,卵巢癌预防,卵巢癌注意事项
2017-02-0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齐代荷
一、卵巢癌什么方法预防呢
1、饮食上:营养均衡,少吃脂肪,多吃钙质。
均衡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新鲜的蔬果,纤维类的食物,都能够向体内补充营养。饮食中含有过多饱和性脂肪的女性与缺钙的女性更易患卵巢癌,因此女性应均衡饮食,多摄取纤维素,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饮食的脂肪含量,适当多摄入钙质,进而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2、日常多做运动或家务。
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锻炼能够保证身体体质的健康,而且还能够舒缓生活中带来的压力。有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女性在一生中患巢癌的几率比运动少的女性低了27%。若女性没有运动的时间,可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使用真空吸尘器等,劳动时间最好在每周3-4小时左右,这些家务劳动可有效减少女性患卵巢癌的几率。
3、适龄生育、母乳喂养婴儿。
卵巢癌预防要怎么做?生育与哺乳也是重要的一点。月经早于12岁、未生育过或生育时间晚于30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会增加。不仅如此,未哺乳的女性也有患病风险。因此,女性应适龄生育,并进行母乳喂养婴儿。
4、保持碱性的体质。
我们都知道,健康体质对疾病的预防作用是很大的,能够保证一个健康的碱性体质也能够对各种癌症进行有效的预防,一旦出现癌症的现象,身体就会处于酸性体质,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膳食计划,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都能够决定体质的酸碱性,并且能够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二、卵巢癌的危害大吗
同样是癌症,但每种癌症的5年生存期差别很大。甲状腺癌女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2.03%,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4.16%,但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52.39%。
最近30年来,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女性要重视预防卵巢癌:
1.高动物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三高”饮食习惯应加控制。蔬菜、胡萝卜、谷物、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减少卵巢癌的发生,应加以提倡。
2.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发现异常应分析原因及处理,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卵巢癌,阻断癌变途径。尤其45岁以上妇女要3~6个月盆腔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卵巢癌。
3.延长哺乳期减少卵巢癌的发生的作用仅在短期内(4-6个月)有效,超过6个月的哺乳刺激垂体在分泌催产素的同时促性腺激素的产生也增多,应该注意。
4.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查查是否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一旦携带这两种基因,患卵巢癌的概率会达到30%;而不携带这两种基因,患卵巢癌的概率不到1.4%。
三、女性不生孩子容易卵巢癌
不生育,女性卵巢癌风险高。“不生育对女性健康影响很大。”专家表示,妊娠使育龄女性发生卵巢癌的机会逐渐降低。妊娠期间,女性卵巢会停止排卵,产后哺乳期卵巢也不排卵,因此一次生育可让卵巢休养护一年多。
相反,不孕会让女性更易患卵巢癌。“不怀孕的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排卵会对卵巢造成一定的损伤,身体会产生新的细胞来修复受损部位,而新细胞在产生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变异,出现癌变。”专家解释道。此外,一些女性本身患有不孕症,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也会增加妇科癌症的几率。
卵巢癌如何进行预防?
1、月经初潮前和绝经后妇女,有卵巢性肿物,应考虑为肿瘤。生育年龄妇女有小的附件囊性肿块,观察2个月未见缩小者考虑为肿瘤,观察期间增大者随时手术。
2、所有卵巢实性肿块,或大于6cm的囊肿,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
3、进行盆腔手术时,均应仔细检查双侧卵巢有无病变,除卵巢疾病本身的适应症外,年龄在45岁以上时,因子宫疾病须作子宫切除者,建议同时切除双侧附件。
4、盆腔炎性肿块,尤其怀疑盆腔结核或子宫内膜异位性肿块,经治疗无效,不能排除肿瘤时应手术探查。
5、绝经后发现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内膜腺癌,应注意卵巢有无肿物,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四、卵巢癌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生活调理
1、注意起居有时,生活环境适宜,适当运动,不能过劳。尤其在长期的治疗中,应注意休息,保持体力,饮食应营养丰富,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被细菌、病毒等感染。
2、适当的性生活对身心健康有益,过度则对病人有害。但是,在化疗期间及手术后不能性生活,要待身体状态基本恢复后,方可开始。晚期病人应避免性生活。
二、饮食调理
卵巢癌病人的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治疗后,临床多见气血两虚,脾胃不振,既有营养物质缺乏,又有机体功能障碍。因而在饮食调治上,既要注意适当补充营养,热量,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又要调理脾胃功能,
振奋胃气,恢复化学气源,强化后天之本。食物选择方面除了牛奶、鸡蛋,一般病人要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忌食母猪肉。
三、精神调理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正常内分泌的调节活动,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疗效。实践证明,凡精神乐观,治疗信心较足,与医生配合较好的病人疗效较佳,反之则较差。纠正悲观失望、消极等心理状态,启发激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回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