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腿部肌肉萎缩的病因 重视大腿部肌肉萎缩的缓解方法
2017-03-0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笑天
一、大腿部肌肉萎缩的病因
1、肌源性肌肉萎缩
此类肌肉萎缩是由于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的,不过也可能有一些其他它因素也会导致此病,如脊髓型肌萎缩,其症状表现为面肩肱、肩带型的肌营养不良。
2、神经源性肌肉萎缩
造成神经源性肌萎缩的主要原因是营养障碍、废用、中毒、缺血等。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是由于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造成的,导致神经不能正常传到的因素可能是神经根病变、前角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丛病变等。
3、横纹肌营养不良
这是造成肌肉萎缩最根本的原因,由此而导致了肌纤维变细、消失,使肌肉体积缩小,从而导致了肌肉萎缩的发生,这也是造成腿部肌萎缩的病因之一。
4、肌肉营养不良
肌肉的营养状况不仅与肌肉组织本身病变有关,还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脊髓疾病是导致肌肉营养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人们要重视肌肉的营养情况。
5.大腿肌肉萎缩的第一种原因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大腿血液供应减少造成的。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发病机制都是由于股骨头周围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血液循环障碍不但会造成股骨头坏死,同时还会造成股动脉对下肢广泛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下肢肌肉在血液供应减少的情况下,大腿肌肉长时间营养不良,就会造成下肢肌肉萎缩。另一种原因是患肢大腿由于疼痛不经常走路负重,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肌肉不再发育,肌肉逐渐萎缩变小,造成的失用性肌肉萎缩。
二、大腿部肌肉萎缩的症状
一、肌源性的肌萎缩
此类肌肉萎缩一般不按神经分布,通常为近端型骨盆带和肩胛带的对称性萎缩,有少数患者为远端型。在病发时患者会伴有肌力的减退,没有肌纤维震动以及感觉障碍等症。而且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二、神经源性的肌萎缩
此类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机体的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和损害造成的。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在受到损害时,肌萎缩会呈节段性的分布,通常以肢体的远端较为常见,一般不会伴有感觉上的障碍,可能会出现肌束的颤动,而且肌力和腱反射程度与损害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三、其它
而缺血性的肌萎缩通常是因为各种动脉炎、血栓的形成等造成肌肉缺血和无菌性坏死而造成的。中枢性的肌肉萎缩通常会伴有病理的反射或者反射亢进。而废用性的肌萎缩则与肌肉的长期不运动有关,而且大多数是可逆的。这也是腿部肌萎缩的症状表现。
三、大腿部肌肉萎缩的诊断检查
鉴别诊断
1.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神经肌肉疾肥大。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2.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可有以下体征: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尤其是大腿股四头肌萎缩可以较早出现,且较明显。关节肿胀,关节腔内可以有积液,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周围关节囊附着处,例如胫骨上端边缘压痛,按压髌骨时可有挤压痛,严重病例,膝关节可以出现屈曲畸形,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活动时关节内有吱吱声。
检查
1.中早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外形没有多大破坏,修复后股骨头外形基本正常,股骨头不影响走路功能,将来病人走路距离不受影响。同时早期股骨头坏死血液循环破坏也不严重,通过治疗可以恢复,下肢血液供应不受影响,股动脉完全能够满足下肢血液循环,这样通过锻炼下肢肌肉萎缩可以恢复。
2.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就不一样了,股骨头塌陷严重,股骨头外形无法恢复,髋关节功能无法恢复,行走距离不能达到正常,股骨头周围血管部分消失终身不能恢复,下肢血液循环不能满足肌肉发育的需要,肌肉在缺乏血液营养的条件下不可能正常发育,这样一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下肢肌肉萎缩就不可能恢复。
四、大腿部肌肉萎缩的缓解方法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人们在较强烈的反复的焦虑、精神紧张、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中会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造成肌跳加重,加重肌肉萎缩的发展,所以人们应注意保持了乐观情绪,减少病发的可能。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肌萎缩患者需要配以高蛋白、高能量饮食来提供机体的营养所需。这对患者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有着促进作用,但患者应注意禁食辛辣食物,同时还要注意戒除烟、酒。
3、防感冒
患者应注意避风寒、感冒,以为患者在患病后抵抗力会变差,而且伤风感冒会加重疾病和造成疾病的复发,所以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预防感冒等疾病。
4、劳逸结合
患者在进行恢复锻炼时应注意锻炼要适量,一定不要进行强行性的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造成骨骼肌疲劳,不利于此病的恢复,而且还对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不利。这也是腿部肌萎缩的预防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