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肌肉萎缩最主要的症状 造成腿部肌肉萎缩的原因
2016-10-1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秋双
一、腿部肌肉萎缩症状有哪些
1、神经源性肌萎缩:因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损害所致。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损害时肌萎缩呈节段性分布,以肢体远端多见,对称或不对称,不伴感觉障碍,常出现肌束颤动,肌力和腱反射程度与损害程度有关。肌电图见肌纤维震颤电位或高波幅运动单位电位。活检见肌肉萎缩变薄。
2、肌源性萎缩:大腿肌肉萎缩最主要的症状是什么呢?主要表现在由肌肉本身疾病所致。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常为近端型骨盆带及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力减退,无肌纤维震颤和感觉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醛磷酸激酶最为敏感。
3、其它:中枢性肌萎缩一般伴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缩多因各种动脉炎、血栓形成等肌肉缺血和无菌性坏死而致。废用性肌萎缩则与长期不运动有关。且多为可逆性。
二、腿部肌肉萎缩的发病原因
神经原性腿部肌肉萎缩多的因素是营养障碍、废用、中毒和缺血。神经丛、前角病变、神经根、周围神经的病变等都可以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然后会让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
腿部肌肉萎缩是说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比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乃至消失。神经肌肉疾肥大。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和神经系统有着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肌原性腿部肌肉萎缩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
如果用微电极技术检查患肌营养不良的动物,显示机能性失神经肌纤维者大概占三分之一。两类病种能引起“肌萎缩”,一:肌肉本身的疾病称肌源性肌萎缩,二:神经受损称神经源性肌萎缩。
三、小腿肌肉萎缩的锻炼方法
肌肉萎缩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常见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在肌肉萎缩病情中,最常见的是小腿部发生的肌肉萎缩病变。对于这些患者应该及时的进行正规合理的治疗,之外,还需要在治疗之后进行一些合理的功能锻炼。
小腿练习常见的方法是用固定重量完成规定的组数和次数。这样练的结是对小腿小肌肉块的刺激不深或不全面,不能使肌肉达到完全疲劳。因为当你用固定重量做前2—3组时是肌肉最强部分用力,能保证用正确的姿势完成练习。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会出现借力现象,在各小块肌肉没有达到疲劳之前练习已经结束。这样就不能使更多的肌纤维得到刺激,尤其是对深层肌纤维的刺激不够、不彻底。
还有一种练习方法是递增法,即随着组数的增加不断增加重量,减少次数。通过逐渐增加重量,不断给锻炼部位施加更多的压力,突破肌肉的适应性。这种加重方式对大肌群的锻炼是最佳选择,但对小腿肌的锻炼就不一定显效。因为用递增法练小腿时,随着组数和重量的增加,完成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后面的练习中同样会出现借力现象,动作变形不到位,刺激不集中或达不到“顶峰收缩”,以致一些肌肉得不到刺激或刺激不深不彻底。虽然逐渐增加重量使举起重物的能力提高了,但锻炼肌群中各块肌肉单独的增长却很小。此外,小腿具有耐疲劳的特点,采用大重量、低次数练习很难达到疲劳极限。只有中小强度的重量和12次以上的高次数刺激才能使小腿达到疲劳极限。
递减法练小腿的优点是:首先,随着重量的递减,能消除重量产生的心理压力,避免身体额外用力,更能集中注意力于动作过程,达到极限收缩,保证动作质量;其次,随着重量的递减,组数、次数的增加,可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此外,重量递减、次数增加,肌肉的张力更大更持久,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更多,效率更高。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肌肉生长。
先用规定的极限重量做2—3组,每组8—12次。随后以每组递减10—20磅的重量进行练习,试举的次数则不断递增。大约8组做下来就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感觉,小腿肌膨胀得像一个充足气的气球。
建议:训练前做好热身运动,提高小腿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伸缩力。锻炼中可利用组间间歇做一些辅助练习,如短距离往返小步跑、侧身交叉步跑、原地高抬腿跑、原地纵跳等。这些运动不仅能消除小腿肌的疲劳,而且能提高小腿肌肉的弹性,对小腿肌的外形美也有很大帮助。
提示:初学者动作不宜采用坐式提踵,而应以站立提踵为主;中高级训练水平者采用坐式提踵是最佳选择。此外,要想增加小腿后肌群的厚度,别忘了骑驴式提踵练习。
小腿肌肉萎缩患者在进行以上几种功能锻炼时最好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一定要避免因为锻炼不当加重病情。
四、腿部肌肉萎缩的治疗
1、钻孔减压:有人将骨坏死称之为骨内高压症,于是便有了钻孔减压的疗法,该疗法目前是股骨头塌陷前全球医生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有效率大约80%左右。它主要适合于早期塌陷前的患者,。
2、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外科进展之一。该方法为塌陷后最有效的疗法,其适应证范围宽,效果好,已经成为股骨头坏死晚期治疗的金标准。
1)年龄界限:以往考虑到材料的耐磨性,多用于50岁以上人群,但随着材料的改进,如金属对金属、金属对陶瓷、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的出现,目前已经没有年龄限制,即使20岁都可以考虑关节置换手术(但必须是大的医学中心,采用上述改进假体),目前已有使用40年的报道。
3)“年轻人不能做此手术”这是一个误导,是以前的观点,现在的金属对金属、金属对陶瓷、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一般都能使用20-30年以上,过了这个时间,大多数都还可以用。
4)并发症:术后疼痛、活动受限、髋臼磨穿、假体断裂、假体感染、脂肪栓塞、肺栓塞等。但其发生率在大的关节置换中心发生率不足0.5%,而在不正规小医院却可能高达10%以上,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所以,关键还是要在正规大医院就诊。
3、特色药物治疗:苗医配方苗方骨仙灵口服胶囊专门针对迁延难愈、病情变化快速的股骨头坏死疾病对症研制,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股骨头坏死症患者。之病理症结配伍,具备行气活血,养血止痛,补肾养髓,通络散结,祛腐生新,全面养骨的功效。
4、带血管移植:将附近血管束在一起,植入坏死区,临床都是只有术前造影,无术后考证;现在少有使用。
5、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将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内动脉骨瓣,移植到骨坏死区,临床验证,效果尚可,但有很大局限性,且创伤大,使用的不多。
6、小针刀:对局部造成破坏和创口,可能引起感染等严重后果;目前多数医生不推荐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