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功效与作用_苦参的药用价值
2017-03-1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雪柳
一、苦参之简介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其根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750px,直径1~162.5px。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开花,7~8月中旬果实成熟。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二、苦参的功效作用
1、美容护肤作用
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中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2、抗菌作用
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作用
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4、升白作用
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5、抗炎作用
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6、抗心律不齐作用
苦参碱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也对抗*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对*吸入所致的小鼠心室纤颤、*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肾上腺素诱发的兔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心肌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节律失常。此外,苦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苦参生物碱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三、苦参医书有记载以及副作用
苦参的副作用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中毒后出现流涎、步伐不整、呼吸、脉搏急速、惊厥,最后因呼吸停止死亡。解救方法:未出现惊厥时可洗胃和导泻;内服蛋清,鞣酸或浓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惊厥时肌肉注射*等解痉剂;呼吸障碍时用呼吸兴奋剂。
1、《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2、《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3、《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苦参医书有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2、《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3、《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4、《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5、《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四、苦参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1、治痢疾:陈苦参七两粉甘草七两。碾为末。用姜一钱与陈茶一撮煎水用煎药大人服一钱婴儿服三分至五分。(《众妙仙方》)
2、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四两。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4、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5、治谷胆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为末牛胆丸如梧子大。以生麦汁服五丸日三服。(《肘后方》)
6、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