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癌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哪些易患癌症
2017-03-2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沈念薇
一、癌症早期检查项目
1、胃镜:长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必查。
2、肛门指诊:普查直肠癌的最简单方式,长期便血或大便习惯异常
3、B超:腹部B超可查出腹部各脏器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盆腔B超可了解卵巢、附件等情况。
4、肝肾功能:可查出肝肾的功能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
5、胸片:反映肺部情况,拍片时最好正位侧位都拍,长期吸烟者必查。
6、肿瘤标志物:常用的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CA125等,有间接提示作用,但不具特异性。
7、三大常规:血、大便和小便常规检查可以现癌症的蛛丝马迹,特别是血常规出现异常,很可能是血液系统肿瘤的表现。
专家建议,规范的肿瘤体检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为预防癌症所做的检查,如一位45岁以上的乙胆患者,应定期做腹部B超检查。另一方面是筛查早期癌症,如妇女进行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以及时发现宫颈癌。还有是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详细诊和物理检查,以早期发现癌症信号后,应及时服用国家一类新药“野生鳄鱼血胶囊”,以防恶化发展和死亡。
二、癌症早期的症状有哪些
1、肿块
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容易触摸到。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恶性肿瘤包括癌的肿块生长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推动;良性肿瘤则一般表面平滑,像鸡蛋和乒乓球一样容易滑动。
2、疼痛
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一般止痛药不起作用。疼痛一般是癌细胞侵犯神经造成的。
3、溃疡
由于某些体表癌的癌组织生长快,营养供应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所形成的。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此外,胃、结肠癌也可形成溃疡,一般只有通过胃镜、结肠镜才可观察到。
4、出血
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的。如肺癌病人可咯血,痰中带血;胃、结肠、食管癌则可便血。
三、哪些人容易患上癌症呢
一、每天喝很热浓茶
经常饮用高温( 70℃ 以上) 浓茶水,不但易烫伤食道形成慢性溃疡,而且茶中的鞣质可沉积在损伤部位,刺激受伤的食道上皮细胞,致使慢性溃疡经久不愈,导致癌变。
二、经常加班熬夜的
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夜间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夜晚睡眠不足,人体的免疫力降低,发生变异的细胞不容易被及时清除,从而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而熬夜者为提神常吸烟喝咖啡,也易使更多的致癌物进入人体。
三、经常憋大小便的
尿液中一般含有一种或几种致癌物质,均能刺激膀胱上皮使其癌变。粪便中的有害物更多,如硫化氢、粪臭素、胆固醇代谢产物和次级胆酸等致癌物,若经常刺激肠粘膜,也会导致癌变。
四、属于过敏体质的
美国科学家调查了近4 万人,凡是有哮喘和对某些药物或化学试剂过敏的人,比无过敏者更易发生癌症。有过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30% ;有过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40% 。
六、生活偏爱吃肉食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每天以猪、牛、羊等畜肉为主食的人,患肠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几次少量肉食者高2.5 倍; 患胰腺癌的危险性,也随食入肉量的增加而增加。
七、癌症病人的子女
肿瘤遗传学研究认为,人类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癌症病人的后代患癌的风险显著高出一般人群。
九、 患上高血压症的
虽不能直接导致癌症,但是两病的发生有着共同的机理。肥胖、嗜酒、吸烟、食盐过多等既能使血压升高,也能诱发癌症。所以积极防治高血压也能降低患癌风险。
十、属于维生素缺乏
瑞士专家认为,体内保护性维生素少的人易受癌症侵犯。维生素A 、 β 胡萝卜素缺乏者,罹患肺癌的危险增加3 倍; 维生素C 缺乏者,罹患食道癌、胃癌的危险分别增加2 倍和3.5 倍; 在维生素E 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皮肤癌、宫颈癌、胃癌、肠癌、肺癌的发生率都要增加。
四、癌症的治疗办法都有哪些
一、手术
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适合手术,一般来说,除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外,大多数实体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早、中期癌症,没有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瘤体一般较小,都适宜手术治疗。
风险: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骨肉瘤患者截肢后影响行动能力等。
二、放疗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70%左右的肿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适用范围:放疗主要针对相对比较局限的实体肿瘤的根治治疗,例如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等对化疗不敏感,单用放疗就可以根治。对于其他肿瘤,放疗多作为综合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术前可以使得肿瘤缩小范围,达到减期效果,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进行姑息治疗;术后对于切得不彻底的部位放疗,可以防止复发。对于白血病等全身性肿瘤放疗作用有限。
毒副反应:放疗的毒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与放疗射野有关。例如头颈部放疗会出现口干、咽喉肿痛、颈部纤维化、味觉功能减退等;胸部放疗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改变、放射性食管炎等。随着放疗技术进步,以前经常出现的放射性脑损伤、截瘫等则较少发生。
三、化疗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等)治疗恶性肿瘤。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目前化疗药物大致有三大类: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发展最快的是靶向药物,除了胆道系统肿瘤,目前几乎所有肿瘤都有靶向药物。不过,现在多数靶向药物还不能完全取代细胞毒药物,还要和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
适用范围:化疗是针对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乳腺癌、胃肠肿瘤、肺癌及生殖系统肿瘤等。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全身各处,不光对实体肿瘤有作用,对微小不可见转移灶也同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化疗的效果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病况,有的可治愈,更多的是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毒副反应: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全身反应为主,一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多见,如血象降低、恶心、呕吐及静脉炎等。只要处理得当,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心功能损伤等剧烈反应临床上并不十分常见。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新化疗药的副作用已大大减少,安全性显著提高。
四、中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林洪生教授表示,中医治疗癌症的特点是缓慢持久,稳定病情,达到“带瘤生存”的境界。最突出的有五大作为:
第一,在预防肿瘤方面,中医药大有用武之地。
第二,肿瘤患者术后使用中药,可以调整免疫功能,减少肿瘤复发、转移。
第三,放化疗患者使用中药,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帮助患者身体恢复,缓解药物、放射线对身体的损伤。
第四,术后维持治疗。
第五,对于不适合西医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可以辨证施治,用中药改善症状,体现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