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有哪些功效 中医按摩要怎样提高抵抗力
2017-03-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雪柳
一、中医刮痧有哪些功效
一、经过刮痧的话手脚部位可以起到通络的效果,而且女性经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可以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10次,可以有效的行气通络。
二、而且刮痧刮腹部还可以改善便秘的情况,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导致机体吸收大量的毒素。患者可以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的现象,应由下向上刮拭。
三、刮眼周可以明目,很多人都会做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起到更好的刺激作用。
应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在鼻梁两侧,距内眼角约半分的地方),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达到缓解视疲劳的目的。
四、刮颈部能舒筋活血,对于现在职场上的一些职业病可以达到很好的改善效果,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起到舒筋活血,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状态的效果。患者应选择三条路线,即从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以及从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可以起到疏风散邪的效果。
二、中医按摩要怎样提高抵抗力
1.风池穴
风池穴与风府穴水平,位于乳突后凹陷处,隶属于足少阳胆经——胆经气血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故此得名。操作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5寸,也可以平刺。平时在家可以用四指固定,大拇指用力捻转,以达到酸胀感为度。
风池穴对于头痛头晕、失眠落枕、面部诸疾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平时多按一按也不会引起身体的损伤。
2.曲池穴
曲池穴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其位置在手臂外侧、屈肘成直角肘弯横纹尽头处。按摩时可用对侧手掌托住肘,拇指用力向下按,按揉过程中达到酸胀感,反复三次。
曲池穴位对于各种发热、上肢不利以及炎症有帮助,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也可以经常刺激这个穴位。
3.合谷穴
合谷穴是中医养生的常用穴位,定位十分简单——拇指和手掌并拢后肌肉隆起最高处。临床上经常把它作为止血止痛的穴位,操作时要注意避开下面的骨质结构。
因为归属于大肠经,因此对各种肺系疾病有一定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便秘、闭经等问题也可以通过此处得到缓解。
4.足三里穴
足三里实在是出镜率太高,但因为腿部气血汇聚在此处,也是腧穴养生避不开的重点。足三里位于胃经之上,有着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又因为诸经循行腿部,也对咳嗽气喘、腰膝酸软、肠鸣腹胀有着缓解作用。
当正坐位时,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按揉应达到酸胀感,之后双掌再延小腿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反复搓热双腿。
三、中医拔火罐的印记代表什么
如果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
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映。
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气证。
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证。
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证。
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四、中医针灸治病原理是什么?
随着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针灸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就儿科疾病而言,除了治疗小儿发热、咳喘、遗尿、腹泻、厌食等常见病多发病外,尤善长于治疗小儿脑瘫、脑积水、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镇痛作用;调整作用;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
1、镇痛方面,其最突出成果是针刺麻醉,现已广泛用于100多种外科手术中,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2、调整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等各大系统的病理状态,起到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使机体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
3、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主要表现为针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