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的来源 素食主义是一种文化行为
2017-04-1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凡霜
一、素食主义是一种文化行为
工业化养殖不合天理
何谓“天理”?东北农村流行“你做的这事,伤天害理”,如:你欺负一只流浪猫,俗话曰“损阴德”,再如“踹寡妇门,挖绝户墓”。就像现在工业化饲养的鸡,一辈子没有一天过的是鸡的生活,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阳光,这就不合天理,人类为了多吃点肉,就完全漠视鸡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传统农民会看不过去,他们不会虐待自家养的猪,杀猪时将通过各种巫术仪式,来化解自己的罪恶感。清真羊肉有什么特殊呢?只因为念过经,所以干净,羊的灵魂得到了解脱。
工业化养殖下的动物都是此种命运,不合天理。场主们为了收益最大化,于是就提高投入产出比,而猪狗们如果不舒服、不愉快,就会生病,生病可能致死,这会给所有者造成损失,于是场主就想办法不让其死,给其打抗生素;为了让肉卖得更好,给其打瘦肉精;为了让其长得快,给其吃激素、添加剂等,这是一个完成产品的过程。我将工业化养殖中产出的肉称之为工业肉,不是真正的肉,而是肉的拙劣仿制品,由抗生素、瘦肉精、激素和添加剂等构成的化学合成物品,只不过在其制造过程中,由一个生物状态的猪(牛羊等)参与制作了,但“猪”们不是主角,完全是一个被加工的材料。
二、素食主义的来源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印度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分别出现了倡导素食主义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区,史载最早的素食主义者是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主张杜绝肉食,代之以豆类及其它素食,并以此来要求他的弟子们。自柏拉图起,许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鸠鲁和普鲁塔克等也都提倡素食。公元前五世纪的另一位希腊哲学家安培多克勒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们之所以倡导素食是因为相信灵魂可以轮回。不过他们吃不起荤腥也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
在中国,素食之说早见于古代圣贤们的经典之中。在古时候,“斋”或“斋戒”即为素食的意思,另外,“疏食”也指的是素食。例如,在《庄子·列御寇》中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疏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如《孟子·离娄》中有:“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中国的和尚们也提倡素食,但绝大多数的僧侣并不遵守,无论是鲁智深,还是唐僧的师兄们。你去中国的寺院看看绝大多数和尚都是吃素的.
日本的和尚则几乎没有这样的法律,他们甚至允许和尚结婚。一休就是肉食和尚的代表(一休不是肉食和尚,真能颠倒是非
三、素食主义的多样化
严守素食主义者
会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类、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严守素食主义者也不使用动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动物性成份的化妆品。
奶蛋素素食主义者(ovo-lacto)
不食肉素食主义者会食用部分动物制成的食品,像是蛋和奶类。有些不食肉素食主义者是因为道德的因素,所以会拒食起司、蛋类这些以工厂化生产出来的食品。
奶素(lacto),这类素食主义者不吃肉,但会可用奶类和其相关产品,像是奶烙,奶油和酸奶.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义者相似,可食用蛋类和其相关产品。
长寿健康饮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类和豆类,包括食果实主义(fructariansim)
生食主义(raw foodism)
这种食用方法是将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状态,即使加热也不超过摄氏47℃。生食主义者认为烹调会致使食物中的酸素或营养被破坏。有些生食主义者叫作活化生食主义者,在食用种子类食物前,会将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义者的精神与食果实主义者相似,有些生食主义者仅食用有机食物。
食果实主义
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实。
部分肉食主义
这类的人可能基于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类,像是不食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红肉是最普遍的类型,这些人会食用部分禽类和海鲜。这不是传统的素食主义,而是介于半素食主义之间。
自由的素食主义
这类的人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肉类。
苦行式素食主义
这类人为坚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进行素食,不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盐。代表人物:甘地。
四、怎么吃素最健康
1.沙拉不要吃太多
很多人觉得植物生吃会更有营养,所以喜欢吃沙拉,但绿色植物中的维生素K和胡萝卜里的胡萝卜素,都需要过油加热才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沙拉酱里的脂肪含量很高,吃多了也不好!
2.不能只吃素食
肉蛋奶里面都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素食可没有,只吃素不仅吸收不到维生素B12,还可能缺钙,容易贫血、消化粘膜发炎和骨质疏松呢!所以爱吃素的也要搭配其他食物,保证全面补充营养。
3.摄取天然蛋白质
蛋白质真不是只有吃肉才能获取,很多天然的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比如鸡蛋、豆制品、腰果、花生等干果类。不过要注意一定要淀粉类和蔬菜类混着吃,这样能增加蛋白质的吸收率。
4.摄取维生素
维生素B12可以通过菌类食品和发酵豆制品来供应,包括各种蘑菇、香菇、木耳等,以及豆酱、酱豆腐、豆豉、醪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