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症状 炎症性肠病吃什么好

2017-04-16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书萱

一、炎症性肠病的症状

  儿童IBD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除常见的胃肠道表现外,常有明显的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生长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贫血、神经性厌食等,尤其生长迟缓是生长期儿童的最独特的症状,常在婴儿期就已出现。

  溃疡性结肠炎,大多数UC起病隐匿,或轻度腹泻,便血,仅见大便潜血。约30%患儿症状明显,起病较急,多见婴幼儿,腹泻可达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脓血便,侵犯直肠者有里急后重。痉挛性腹痛常于便前、便时发生,便后缓解。左下腹触痛明显,可有肌紧张或触及硬管状结肠。

  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贫血;病情严重则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亦是小儿UC最早期临床表现。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虹膜睫状体炎、肝大等。

  分型:按临床经过分为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暴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及相互转化。

  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炎、直-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全结肠炎。

  病变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期、缓解期。

  小儿全结肠炎约占62%。

  常见的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狭窄、肠穿孔、脓毒败血症及中毒性巨结肠。

二、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1.一般护理

  (1)休息和活动轻症者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防止劳累;重症者应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以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腹痛症状。

  (2)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的食物。一般为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以利于吸收,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供给足够的热量,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增加食欲。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急性发展期病人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冷饮、水果等,减轻黏膜的炎症,防止肠出血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应禁食,按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利于炎症减轻。定期对病人进行营养状况监测,以了解营养改善状况。

  2.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腹泻的次数、性质,腹泻伴随症状,如发热、腹痛等,监测粪便检查结果。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如腹痛性质突然改变,应注意是否发生大出血、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3.对症护理

  (1)腹泻护理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暖水袋腹部热敷,以减轻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状的减轻。加强肛周皮肤的护理,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或促进损伤处愈合。稳定病人情绪,以减轻症状。

  (2)疼痛护理给病人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使其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配合治疗。教给病人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转移注意力,也可用针灸等止疼。

三、炎症性肠病的饮食

  (1)荔枝山药莲子粥:干荔枝肉50克,山药、莲子各10克,粳米50克。将前3味捣碎,加水适量煎至烂熟时,加米入锅煮成粥。经常服用,每日晚餐服食,具有补脾益肾。

  (2)石榴皮蜜膏:鲜石榴皮1000克(干品500克)、蜂蜜300克。①石榴皮洗净切碎,加水煮煎;每30分钟取煎汁1次,再加水煮煎,共取2次煎汤;②合并煎汤以小火煎熬至粘稠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冷后装瓶待用。每日2次,每次服1汤匙,用沸水冲服,连服1周。理气舒肝为主,适用于腹部胀痛、腹泻、纳差的病人

  (3)枣蓉煨肘:猪肘1000克,红枣60克,豆蔻10克,冰糖180克。①猪肘刮洗干净,放入沸水锅内氽去腥味、捞出。红枣洗净。豆蔻拍破,装入干净的沙布袋内,扎紧袋口待用。②在砂锅的锅底上垫几块瓷瓦片,再放肘子,清水入锅,用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加冰糖、红枣、红豆蔻,烧1小时,转用文火煨约2小时,煨至蹄膀烂,取出红豆蔻不用,起锅装盆即成。经常食用,补脾和胃、益气生津,适用于腹泻后营养失调者。

四、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内科治疗 IBD是原因不明的肠粘膜的炎症反应,AA代谢产物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可使用干扰AA代谢的药物。皮质醇类药物能稳定细胞膜的磷脂酶,使AA不易产生而减少白三烯的合成。柳氮磺胺吡啶(SASP)中的5-胺基柳酸(5 ASA)能抑制5-脂氧化酶的活性成分。Zileuto是口服的直接抑制5-脂氧化酶的药物,MK-886(L-663、536)通过抑制5-脂氧化酶的激活蛋白起作用。轻度活动性UC儿童一般口服SASP或5-ASA,可单用或合并每夜类固醇皮质激素或mesalamine灌肠。为减少副作用最初SASP剂量是25-40mg(kg·d),可增至50-75 mg(kg·d)(最大4g/d)。某些患儿对SASP无效或过敏,但5-ASA可能有效。中度和重度的患儿有显著的腹部痉挛、频繁的血便、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可口服强的松,也可用静脉内甲基强的松龙和氢化考的桦冲击治疗。研究表明强的松诱导CD缓解较SASP更快而且持久。SASP能减少CF小肠病变的症状,在结肠和回结肠中也非常有效,激素的隔日疗法既能抑制UC和CD患儿的慢性活动性症状,又可避免对生长的抑制,新的皮质醇制剂如布地柰德(budexonide)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比较常规皮质醇低,此剂对减少儿童因使用激素而诱发的生长受阻及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将是有益的。

  对于儿童UC和CD,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thoprine) 或巯基嘌呤(6-MP)能抑制70%激素依赖和病情顽固患儿疾病的活动性。从而可减少激素用量或停止使用。推荐剂量6-MP 1-1.5 mg(kg·d)及azathoprine1.5-2.0 mg(kg·d)。研究表明激素加6-MP比单用激素缓解快。环孢菌素已在少数严重的UC患儿中应用。Treem等报道6例有严重UC的儿童口服环孢菌素,最初全部缓解,但在开始治疗后8个月内4例进行了切除术,所以此剂的长期效果还不肯定。环孢菌素对激素耐药和激素不耐受的严重CD患儿有好处,但要确定此药在CD患儿中的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较新的5-ASA有免疫抑制剂对于激素依赖和难治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减少了儿童的结肠切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