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腹泻的症状 腹泻的食疗方法

2017-04-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张友易

一、腹泻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等一些了的症状,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清晰的认识腹泻,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一、胃肠道症状

  腹泻表现为便意频繁,每次粪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小肠病变则无里急后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者,往往为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小肠病变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多不缓解。分泌性腹泻往往无腹痛症状。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稀薄,如为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常带血及脓液。如为糖稀或果酱样粪便,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稀薄水样便常见于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排出洗肉水样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

  二、伴随症状

  1、发热: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等。

  2、明显消瘦:可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4、关节痛或肿胀:见于克罗恩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红斑性狼疮、肠结核、Whipple病等。

  5、腹部包块: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6、重度失水:常见分泌性腹泻如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见于尿毒症等。

二、腹泻的食疗方法哪些更好

  对于腹泻,很多患者会动不动的就想通过服用止泻药来治疗,而也有一部分人,觉得症状不重,不想吃药,这时就会想到通过食疗来调理。其实确实的,很多食疗对腹泻还是有很 好的调理作用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些比较好的食疗法。

  腹泻主要包括慢性溃疡性结腹泻、过敏性结腹泻、腹泻未彻底治愈而演变成的腹泻等。其主要症状有腹部胀痛,大便稀薄并带有黏液,有的甚至带有少量脓血,排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或更多。

  腹泻的食疗方法:

  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温服,有止痢、止泻效果。

  马齿苋粥:鲜马齿苋90克(或干马齿苋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泻。

  山药莲子粳米粥:山药30克、莲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泻之效检举

  腹泻常反复发作,病情时轻时重,由于病程较长,营养丢失较多,对患者身体消耗较大,严重时由于失水、失盐,可以引起虚脱。

  上面就是几款效果比较好的调理腹泻的食疗方:大蒜粥,马齿苋粥,山药莲子粳米粥。腹泻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及口味爱好来选择合适的食疗方,相信通过合适的饮食调理,腹泻一定会很快得到缓解的。

三、中医治疗腹泻常用哪些药物

  中医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医学界也是今古人值的骄傲和赞举的医学法宝,在疾病治疗上有着其独特之处,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病和养生。

  1、慢性腹泻中医之方

  方名:参苓白术丸。

  方剂:人参、茯苓 、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慢性腹泻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及腹部隐痛,其腹泻不甚剧烈,常与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脾胃受凉有关。伴有食欲不振,气短乏力,面色缺乏光泽。腹泻日久则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可以导致贫血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能等闲视之。由于久泻伤及人体正气,尤其与腹泻密切相关的脾胃更易受伤,因此慢性腹泻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虚性腹泻。对于这部分病人推荐试用参苓白术丸健脾化湿进行治疗。

  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人参、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白术、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中医认为脾虚则易生湿,湿重则泄泻,因此健脾益气化湿就是本方治疗的精髓所在。此外,对于伴有脾胃虚寒,表现为胃部怕冷,大便稀溏,不能进冷食者,可以加用香砂养胃丸合并治疗。而久泻伤肾,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每日晨起腹泻,俗称五更泻者,合用四神丸以温肾健脾。

  2、急性腹泻中医之方

  方名:葛根岑连汤。

  方剂:葛根、黄岑、黄连、炙甘草。

  急性腹泻是夏季常见的疾病,治疗腹泻的药物也成为很多家庭常备药。中药治疗急性腹泻的经典方剂就是葛根芩连汤,它出自著名的中医古籍、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用来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和痢疾。

  从葛根芩连汤的组成来讲,葛根、黄芩、黄连以清热利湿为主,并能升清止泻。所以在选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时就要抓住“湿、热”两点。所谓“热”主要表现为发烧、口干、口臭,大便后肛门灼热,小便发黄等;“湿”则相对抽象一点,主要表现是大便黏腻不爽,有排不尽的感觉,医学上称之为里急后重感,或者大便里有白色脓样物,不思饮食,舌苔厚等,如果患者的病情大致符合上面所描述的症状,则可以认为是“湿热”所致的腹泻。

四、腹泻的患者要注意什么呢

  腹泻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很大,建议在出现时,就做到及时治疗,尤其是小儿腹泻的情况,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要知道的是,临床上,因为小儿腹泻长期不愈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下面,就这方面具体进行介绍:

  1、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

  2、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可加点醋和蒜。

  3、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4、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5、清洁环境,灭蝇、灭蟑,避免污染食物。

  6、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预防感冒和中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7、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其实,预防腹泻来说,只是降低腹泻的发病几率,因为,腹泻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可以引起腹泻的因素可以说是非常多的,不能做到完全的预防,应该关注的重点方面就是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