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治疗疾病偏方 中医治脾胃虚寒偏方大全
2017-04-2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幼蓉
一、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大全
蝉蜕治失眠
【功能主治】散热定痉,抗惊镇静。主治失眠等症。
【偏方组成】蝉蜕3克。
【用法用量】加水250克,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缓煎15分钟,取汁饮服。
【病例验证】郝某,女,24岁。患神经衰弱数载,夜难人寐,寐则多梦易醒,甚至彻夜不眠。曾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改用单味蝉蜕3克,按上方煎水饮用,患者当即安然人寐。依法巩固治疗半个月,旧症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
半夏橘皮治失眠
【功能主治】主治失眠症。
【偏方组成】半夏、橘皮各6克,竹茹、茯苓各12克,枳实8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4枚。本方可随症加减。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痰浊型失眠症32例,其中临床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
绿茶酸枣仁治失眠
【功能主治】主治失眠症。
【偏方组成】绿茶15克,酸枣仁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8时前,将绿茶15克用开水冲泡两次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就寝前冲服酸枣仁粉10克。
【宜忌】用本方期间须停其他中西药物。凡高血压病、心动过速、习惯性便秘患者及哺乳期妇女,均应慎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失眠患者39例,其中治愈34例;好转4例;无效1例。
二、中医治脾胃虚寒的5个偏方
方1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4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5
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三、补肾最好的4大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可谓地黄丸家族中的佼佼者,方中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特点为甘淡性平、补而不滞。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涩精、补脾、清肝,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眩晕、腰痛、消渴等症。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治疗肝肾阴虚而致的眩晕、视物模糊、枯涩眼痛等症,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功效。
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增加了养血柔肝之品当归和白芍,故为填精益血剂,对血虚引起的头晕、崩漏等症,临床效果显著。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独到之处是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阴降其火。因方中知母、黄柏性寒,脾虚便溏者慎服,避免挫伤脾胃之气。
四、喝中药注意事项
中药需要趁热喝吗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因此,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
一般,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出热证,会表现为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而“阴病”多表现为寒症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如达原饮)的多数需要凉服。
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古语中汤和饮本身就是由温度的区别的,不过,为谨慎起见,患者最好在开完药后,具体再问一下中医师相关的服用方法,以防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