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色念珠菌会好吗 有哪些病理病因
2017-04-3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苏又晴
一、口腔白色念珠菌会好么
病情分析: 不要担心,可以彻底治愈。正确对待,有效用药就可以了
意见建议:
(1)2%~4%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预防复发。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2)甲紫水溶液:口腔黏膜以用0.5%浓度为宜,每日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
(3)氯己啶:0.1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也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其中亦可加入适量去炎舒松,以治疗口角炎、牙托性口炎等(可将霜剂涂于基托组织面戴入口中)。以氯己啶液与碳酸氢钠液交替漱洗,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协同致病菌一革兰阴性菌。
二、口腔白色念珠菌的病理病因有哪些
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属隐球菌科。据认为25%~50%的健康人,其口腔、消化道、阴道可带有念珠菌,但并不发病,当宿主防御功能降低以后,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转化为致病性的,故称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又称为机会性感染或条件性感染。
目前已知念珠菌有81种,但仅有7种有致病性,即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类星形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也是念珠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雪口病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为酵母样菌,卵圆形,革兰染色阳性,不耐热,喜酸恶碱,生长最适宜的pH为4~6。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而产生酸和气体,发酵蔗糖产酸,不发酵乳糖。白色念珠菌由完整的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胞核组成。其胞壁与其致病性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胞壁主要由多聚糖组成,如α-甘露聚糖和β-葡聚糖等。外层的蛋白质和甘露聚糖形成复合物在表面形成网状结构,有助于表面抗原的表达并与黏附作用有关。
白色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正常人口腔、皮肤、阴道中都可分离出本菌。念珠菌也常寄生于水果、奶制品等食品上,可因接触这些食品而受染。新生儿出生2天,即可在口腔中发现本菌。是由于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受染。
三、口腔白色念珠菌的用药疗法有哪些呢
1.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本药系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预防复发。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2)龙胆紫(甲紫)水溶液:甲紫液在1∶10万的浓度时,仍能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口腔黏膜以用1/2000(0.05%)浓度为宜,每天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但药物染色后,不宜观察损害的变化。市售1%甲紫醇溶液。因刺激性大,不宜直接用于婴幼儿口腔黏膜,但可用于皮肤病损。
(3)氯己定:氯已定有抗真菌作用。可选用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也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其中亦可加入少量曲安奈德(去炎舒松),以治疗口角炎、托牙性口炎等(可将霜剂涂于基托组织面戴入口中)。以氯己定液与碳酸氢钠液交替漱洗,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协同致病菌——革兰阴性菌。
(4)西地碘:是一种具有高效、低毒和广谱杀菌活性的分子态碘制剂,商品名华素片。抗炎杀菌能力强而且适合于混合感染。口感好。3~4次/d,每次1片含化后吞服。禁用于碘过敏者。
(5)制霉菌素(mycostatin):本药属四烯类抗生素,1mg相当于2000单位,宜于低温存放。不易被肠道吸收,故多用于治疗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局部可用5万~10万单位/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1次,涂布后可咽下。也可用含漱剂漱口,或制成含片、乳剂等。本药的抑菌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释放钾,从而引起细胞内糖原分解中止而失去活力。本品也
可口服,副作用小,偶尔有引起恶心、腹泻或食欲减退者。局部应用口感较差,有的患者难以耐受。疗程7~10天。
(6)咪康唑(miconazole):本药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局部使用的硝酸咪康唑的国内商品名达克宁。除抗真菌外,本药尚具有抗革兰阳性细菌的作用。散剂可用于口腔黏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疗程一般为10天。另据报道用咪康唑凝胶涂口腔患处与义齿组织面,4次/d,治疗托牙性口炎(慢性红斑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疗效显著。因为咪康唑能直接损害真菌细胞膜,使麦角固醇合成发生障碍,以此达到抗真菌的目的。
此外。克霉唑霜、酮康唑溶液及中成药西瓜霜、冰硼散等均可局部应用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1)酮康唑(ketoconazole):为国外20世纪70年代后推荐使用的抗白色念珠菌新药,能抑制真菌细胞膜DNA和RNA,疗效快。口服吸收2h后达到峰值,通过血循环达到病变区。成人剂量为1次/d,口服200mg,2~4周1疗程。并可与其他局部用的抗真菌药合用,效果更好。对于皮肤、消化道等口腔外真菌病也有明显疗效,目前在国外已代替两性霉素。
四、口腔白色念珠菌的症状体征有哪些呢
口腔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为: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与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1.念珠菌性口炎(candidal stomatitis)
(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新生儿鹅口我在出毕后2~8天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初生口内白屑满舌上”(《疡医大全》);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扁桃体、咽部、牙龈,以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至咽间叠叠肿起”(《外科正宗》)。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但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少数病人还可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2)急性红斑型: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有称为萎缩型者,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化疗后等。某些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天疱疮等,在大量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的过程中,也可发生念珠菌性口炎。因此,本型又被称为抗生素口炎。应注意的是,这种成人急性念珠菌性口炎虽也可有假膜,并伴有口角炎,但有时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或味觉丧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