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治病艾灸穴位图解 艾灸有哪些好处
2017-05-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殷千凝
一、艾灸常用防病治病穴位图解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痿,滑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二、中医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运动、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拒绝湿邪的入侵。
三、女性艾灸好处多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打通任脉。
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7、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8、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10、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四、艾灸的五大注意事项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烫嘴的温开水;加2~3个红枣更好。一些气虚的女性艾灸时或者之后会头晕,这样就不会了。
艾灸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喝烫嘴的温开水;最忌讳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结束2个小时以后才能洗澡。用湿热的毛巾擦拭艾灸过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说,可以用热水洗澡,那是错误的。
热水也是水湿,如果要洗菜做饭,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用热水洗。
3、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我们同时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也可以泡泡脚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
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进食的时候气血会集中在胃部,影响艾灸的治疗效果;再就是对胃气也是一个挑战。
5、如果你的月经量不大,特别是有痛经的女性在经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时的艾灸时间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