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容易发生中耳炎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2017-05-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幼蓉
一、容易发生中耳炎有哪些不良习惯
1.擤鼻涕方式不对。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2.游泳时姿势不对。
游泳时应该避免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3.吸烟。
吸烟也会引起中耳炎。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4.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
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严重时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状,如中耳炎等。
二、患了中耳炎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儿童常对声音反应迟钝、误听、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4、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5、耳镜检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
三、手术治疗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
1、手术目的、成功率及危险性
慢性中耳炎手术的目的是:1流脓、疼痛的控制。2听觉的改善。3耳膜修补以利日常活动,如游泳或洗头。4病变的去除,如珍珠瘤。其中有关听力改善的可能性,会受病变的严重度,因人而异。另外,耳膜修补成功的机率约为80~90%,而术后听力反而较差的可能性小于1%。全身麻醉亦有一定的危险率。
2、手术前
在门诊,医师根据观察,配合听力测验的结果,决定手术进行的步骤及日期,如果有发炎的情况,最好先用药物控制,以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病人若有其它疾病(如心脏、血压)或过敏(食物、药物)之既往,请先向负责医师声明。
3、手术法
从耳前或后皮肤切开进入,视破洞大小以及位置而定,较小的破洞甚至直接修补,不须动到外耳。如果要从耳后开,则术前需要将头发剃至耳上三公分;如果要从耳前开,则只需要将鬓角剃至耳壳上缘即可。开刀时在显微镜下将病变组织除去后,即修补耳膜。若有听骨缺损的问题,则同时处理。接下来外耳道以软胶填塞,伤口缝合,手术即完成。除了少数简单的病例可施行局部麻醉外,多数需全身麻醉。手术进行时间平均约需一小时半左右,视困难度增减。若连同准备、麻醉及恢复一起算,约需二至二小时半。若为珍珠瘤,则须较多时间。
4、手术后
伤口疼痛,手术当晚头晕及喉咙不适,属于正常现象。敷料渗血出来应通知更换。若手术前病情较严重,已影响内耳时,术后头晕的时间会较长,可长至数日以上才会消失。因为外耳道填塞的缘故,会有耳塞、不断渗出少量血水的情形,属于正常,不必担心。
5、出院后
请按预约时间回来门诊。拆现前要避免伤口碰水;拆完线后洗头应在外耳道口塞棉球,洗完就拿掉。回去后耳道口若有小量渗血请以市售小棉棒轻轻擦拭,但不要太深入,以免破坏修补过的耳膜。耳内填塞物也应该由医师取出,不可自己掏出。
疼痛加剧或有化脓现象请尽快回诊。若同时有施行听骨手术者三个月内应避免跳动或震动性的运动。若有严重感冒也请回诊。可以游泳及搭飞机的时间则依恢复情形而定,请在回诊时询问主治医师。术后三个月左右需再施行听力测验作为手术结果评估。
四、谈谈中耳炎有哪些危害呢
1. 若化脓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的话,人体会出现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耳痛尤其剧烈。如果是小儿,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还会加重;
2. 由于鼓室相隔头颅很近,所以若不及时治疗中耳炎的话很有可能并发如脑膜炎、脑脓肿、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病症造成生命威胁,尤其是那些严重高热、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须紧急处理,不然很有可能死亡;
3. 中耳炎也能导致癌症发生,变成中耳癌。专家表示,中耳癌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有持续性耳痛,耳鸣,重听,剧烈时放射到面部,颞部或乳突部,流出恶臭水样血性分泌物,耳内有菜花样新生组织。这往往是因为中耳炎患者并发胆脂瘤或乳突炎后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就恶化成癌了。所以,患者一定要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