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怎么治疗效果最好 贫血患者吃什么好呢
2017-05-15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蒋初夏
一、贫血怎么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1、病因治疗
贫血治疗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贫血怎么治疗?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2、药物治疗
(1)维生素B12及叶酸对巨嗜细胞贫血有效,但是维生素B12缺乏者禁止用叶酸代替贫血治疗,因为叶酸虽然能使维生素B12缺乏之贫血矫正,但又促使维生素B12引起的脊髓病变不能恢复正常,导致永久性神经病变。
(2)雄性激素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作用,其原理是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红血球生成素及增加骨髓对红血球生成素之效应,其可以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其它继发性贫血等,部分病患可以得到不同程度之减轻,副作用是会雄性化。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名类固醇,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贫血最有效,其它主要用途是治疗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抑制过度之免疫功能,其副作用很多,所以应用前必须权衡得失,慎重考虑适应症,剂量及用药时间等。达到一定疗效后逐步减少剂量,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
3、输血
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贫血治疗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贫血怎么治疗?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二、四种贫血患者适合吃的食物
1、桑椹龙眼粥:桑椹、龙眼肉各30g,粳米100g,冰糖适量。粳米淘净,加水1000mL,大火烧开后,再将桑椹、龙眼肉洗净放入,转用小火慢熬成粥,下冰糖熬溶。补气血、益心脾。用于心脾两虚型贫血,症见面色无华,唇白手冷。头晕目眩者。贫血患者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3~5日。
2、龙眼花生粥:龙眼肉30g,花生仁(连衣)20g,粳米100g。冰糖适量。粳米淘净,加水1000mL,大火烧开后,再将龙眼肉、花生仁洗净放入,转用小火慢熬成粥,下冰糖熬溶。补气益血。用于心脾两虚型贫血,症见心悸、头晕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有效。贫血患者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3~5日。
3、归脾粥: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黄各15g,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各1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各约分别洗净,水煎2次,每次用水600mL,煎半小时,2次混合,去渣。留汁于沙锅中,再将粳米淘净放入,小火慢熬成粥,下冰糖熬溶。补益心脾,益气安神。用于心脾两虚型贫血,症见面色苍白,心悸怔忡,夜卧不宁者。贫血患者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5~7日。
4、龙眼大枣粥:龙眼肉30g,大枣10枚,粳米100g,冰糖适量。梗米淘净,加水1000mL,大火烧开后,再将龙眼肉洗净,大枣去核放入,转用小火慢熬成粥,下冰糖熬溶。补气益血,养心健脾。用于心脾两虚型贫血,症见心悸失眠者。贫血患者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7日。
三、确诊贫血这三项检查少不了
一、贫血的血常规检查
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据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可对贫血进行红细胞形态分类,为诊断提供相关线索。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及代偿情况;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疟原虫和异常细胞等。
二、贫血的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骨髓检查对某些贫血,白血病,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或大理石变,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具有诊断价值。必须注意骨髓取样的局限性,骨髓检查与血常规有矛盾时,应做多部位骨髓检查。
三、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有时还需进行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PNH克隆等检查;骨髓造血细胞的染色体、抗原表达、细胞周期、基因等检查;以及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因子或骨髓细胞自身抗体检查等。
四、铁摄入不足是引发贫血的原因
饮食不合理如挑食、偏食、节食等;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牛奶、茶叶、咖啡和钙剂影响铁吸收,尤其长期饮茶、甚至吃茶,长期喝咖啡以及不必要补充钙剂等都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
食物中的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被吸收,肠黏膜微绒毛在铁吸收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铁进入肠黏膜细胞后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另一部分通过肠黏膜细胞入血,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β1球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运送到骨髓等需铁或储铁组织。一般认为肠粘膜细胞对铁的吸收有调节作用,当体内储铁充足或造血功能减退时铁吸收减少,肠黏膜铁蛋白随肠黏膜细胞脱落排除体外(肠黏膜细胞生存期 2~3天);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血流的量增多。真正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一般见于胃切除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不经十二指肠。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长期严重腹泻、慢性肠炎等。
由于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因此慢性失血等于失铁,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在缺铁性贫血中占80%以上。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及长期严重腹泻患者,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多,引起铁缺乏。血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工瓣膜、心脏内粘液瘤,铁从尿中排出,引起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