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身体出汗是咋回事 身体爱出汗可能预示着疾病的发生

2017-05-21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殷丹雪

一、专家解析汗与健康的关系

  能不能出汗预示着病是否康复

  例如,有些人偶感风寒,总是喝完姜汤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了汗,病就基本上好了。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喝汤盖被后,汗腺因受热而舒张,从而排出汗液,散发体热,降低体温,真可谓“汗到病除”。

  出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不同部位出汗也有讲究

  头面部汗多的人群多属于气虚、脾虚,表现为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手足心多汗多半是心脾虚,也可能是胃热或热证。心窝、胸口多汗则通常是虚证的表现,要防止思虑过度。

  此外,汗的颜色要尤其注意

  如果出现黄汗则要开始警惕,平时可多增加清热泻火的食物。但汗味重并不用太过担心,尤其是女性常常会选择使用一些抑汗产品,这反而会影响人体正常排毒。

二、从出汗部位看出你的身体状况

  1、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诊断: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其天生体质虚弱造成。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2、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诊断: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3、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诊断: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4、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诊断: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还要有科学的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理规律,造成荷尔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进而引发其他疾病;还要保证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与激动、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绪影响到内分泌系统;预防感染;不要购买塑料制的生活用品,尽量避免环境激素的危害。

  5、手心、脚心出汗:血虚

  诊断: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三、容易出汗小心是疾病征兆

  1、动不动就出汗

  动不动就出汗,哪怕天气根本不热,但是只要一动就是一身汗。这种情况要警惕是不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自汗”。这类人多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经常伴有疲惫、乏力、气短、胃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往往有此现象。

  调节方法:准备黄芪30克,红枣20枚,瘦猪肉100克,水煎服,喝汤、吃枣、吃肉。适用于气虚不固所致的自汗。

  2、睡觉的时候冒汗

  一睡着就出汗,不管是午睡还是晚上睡觉,睡着了就出汗,衣服、被子都可能被汗水浸透,但是醒来的时候却反而不出汗了。这种现象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盗汗”。盗汗多因为阴虚所致,阴虚则阳亢,阴不驭阳,津液化为汗,沿经络流出体外。这类人可能伴有心口窝或者脚心以及手心发热、失眠、口咽干燥以及眼睛干涩等现象。

  调节方法:准备红枣50克(去核),浮小麦30克煎汤,吃枣喝汤,每日1剂。也可以选择百合、雪梨、葡萄、莲子心、鸭肉、乌鱼、番茄、菠菜、山药、莲子、银耳等滋阴之品。

  3、身体一般出汗一半不出汗

  这种情况让人挺害怕的,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偏汗”。偏汗包括两种情况,要么是左侧或者右侧出汗,要么是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这种情况多见于风湿、糖尿病以及偏瘫的患者。有些人如果忽然出现偏汗,且平时有语言吐字不清、肢体活动失灵的症状,要高度警惕中风的发作。

  调节方法:所以可以准备羊肉500克,当归50克,生姜100克,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过,沥干水分。当归和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将生姜下锅内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到血水干,铲起来,与当归一起放入砂煲内,加开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到3小时,调味食用。此方补血活血、解表发汗、温中散寒。但是阴虚有热、发烧、上火、咽喉疼痛的人不要用。

四、身体6个部位出汗异常预示疾病

  身体不同部位出汗代表不同部位的健康问题,大家不妨来测试一下,看看你哪里出汗最多,可以对症进行调养。接下来大家就来听听小编对这一问题做的简单的介绍吧!

  根据出汗部位辨识疾病:汗,几乎与你终身相伴。高温下体育运动和劳动,一日最多出汗量可达6—10升。所以,汗对人体至关重要,绝非“废物”。汗是“散热器”。如果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会上升,而大汗一出,你的高烧立退。汗还是“水盐调节器”。它除含99%的水分外,还有少量的盐分。因此汗有协助肾脏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汗还是“护肤品”。一点不出汗,你的皮肤就会干燥,因为汗液分解产生的弱酸性,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过,汗出得太多,也预示着身体可能出了问题。有人说,不热不动也出汗。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而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不热、不运动就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这类人可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另外,根据出汗部位的不同,也能辨识疾病。

  1、头额部长期局部出汗,提示有甲亢;

  2、鼻翼持续出汗,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容易突发感染;

  3、长期手足多汗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如紧张、激动、恐慌等所致;

  4、前胸和颈部局限性多汗,则可能是血液循环系统和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

  5、腋下多汗并带狐臊气味,是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异常;

  6、外生殖器局部异常出汗则可能是有阴道炎、阴囊皮炎等疾病。

  而且,汗的一些表象如气味和颜色也有大讲究。汗味如果发腥,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可用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等泡水喝。有些人的汗液呈蓝色、青色、青绿色、红色或黄色等,叫做色汗。注射美蓝的人可出现蓝色汗液,青绿色汗的人要考虑钢中毒,红色汗的人可能服了碘化钾。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结核等,都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必须及时就医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