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是怎么回事 如何应对多囊暖巢
2017-05-25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伍怜寒
一、多囊卵巢的五大病因
1、卵巢局部自分泌旁分泌调控机制异常
目前多数学者推断PCOS患者卵泡内存在某些物质,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a(TGFa)及抑制素(inhibin)等,抑制了颗粒细胞对FSH的敏感性,提高了自身FSH阈值,从而阻碍了优势卵泡的选择和进一步发育。即卵巢局部自分泌旁分泌调控机制异常,使优势卵泡选择受阻是常见的多囊卵巢的病因。
2、高泌乳素
约20%~30%的PCOS患者伴高泌乳素血症。有人认为PRL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因为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有PRL受体。
3、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PCOS患者LH值高,FSH值正常或偏低,故LH/FSH之比大于3,LH对合成的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反应增加,故认为下丘脑垂体功能失常也是常见的多囊卵巢的病因,从而导致卵巢合成甾体激素的异常,造成慢性无排卵。LH水平升高不仅脉冲幅度增大,而且频率也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外周雄激素过多,被芳香化酶转化成过多的雄激素持续干扰下丘脑-垂体的功能。
4、遗传因素
有人认为PCOS是遗传性疾病,可能是伴性显性遗传方式。大多数患者具有正常的46,XX核型。染色体异常者表现为X染色体长臂缺失和X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的嵌合体。
5、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
部分PCOS患者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升高,此可能是肾上腺皮质P450c17酶的复合物调节失常使甾体激素在生物合成途中从17羟孕酮至雌酮缺乏酶的阻断。肾上腺机能异常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关系异常与分泌异常。
二、多囊卵巢的表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医学难题,这是由月经调节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有什么症状呢?这类病人月经稀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双侧卵巢呈囊性增大。
专家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女性不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城市女性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的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已经成为排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之后第二位常见的不孕症原因,在女性中约占30%。上海健桥医院为你介绍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
1.月经失调:表现为原发性闭经者仅占5%,而51~77%患者,呈现为继发性闭经,初潮年龄正常或延迟,继而月经稀发、月经过少或闭经。仍有规律月经者12%,功血伴黄体不健康22~29%。
2.不孕症:不孕74%(35~94%)系慢性无排卵所致。
3.多毛:多毛69%(17~83%),多见于口唇、下颌颊侧、下腹、耻上、股内侧和小腿外侧,并伴有痤疮、脂溢和脱发。多毛与高雄激素血症非同步。(Lobo1983).
4.肥胖:肥胖41%(16~49%),多始于青春期前后,渐进性,此与高雄激素血症同化作用和性腺外雌激素促进细胞肥胖大所致。
5.卵巢增生:卵巢增生50~75%,为双侧对称性多囊性增大2~4倍,或为子宫体积1/3~1/4为多囊型,亦有20~30%卵巢并不增大呈硬化型。
6.合并症:据统计≤40岁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19~25%合并PCOS。约14%PCOS在14岁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
三、多囊卵巢综合症食疗
1、白萝卜汁:
白萝卜3个切碎,用干纱布包好,绞取汁液。1剂/日,分3次服完,宜常服。
功能:行气化痰。主治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症见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孕,体形肥胖,晨起痰多,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口腻不爽。
2、乌骨鸡鸡血藤汤:
乌骨鸡250克宰后去毛、肠杂,斩件,放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过冷,与鸡血藤30克(斩碎)、生姜10克、红枣4个(去核)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食。
功能:补血活血,调理月经。主治血虚兼淤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症见月经稀发,经行量少、色紫红、时有血块,则有腹痛,面色萎黄,眩晕心悸。亦可用于出血后之贫血。
3、归参炖母鸡:
嫩母鸡1只(约500克)活宰,取鸡肉,切块,与当归身15克、党参30克、生姜10克同入炖盅,加沸水适量、烧酒少许,炖盅加盖,隔水文火炖3~4小时,调味。食鸡饮汤。
功能:补气养血,调理月经。主治血虚气弱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症见月经延后,经行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产后血虚眩晕。
四、多囊卵巢怎么调理
多囊卵巢怎么调理
1、多囊卵巢综合征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蚕豆、包菜等。
2、放松心情,建立治病信心,耐心治疗。年轻妇女患有本病者而未经治疗,到中、老年时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很高。未经治疗的本病被认为是进行性的综合征,一旦出现,终身存在。
3、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多囊卵巢怎么调理月经
1.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增加运动以减轻体重,纠正由肥胖而加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使IGF-1降低,IGfBP-1增加,同时SHBG增多使游离雄激素水平下降。减轻体重可使部分肥胖型PCOS者恢复排卵,并可预防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二甲双胍治疗,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者均可使用,能有效地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水平,使毛发减少甚至可恢复月经(25%)与排卵。由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PCOS的主要病因,故凡可减轻体重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均可治疗本综合征。
2.药物诱导排卵
(1)氯米芬是PCOS的首选药物,排卵率为60%~80%,妊娠率30%~50%。氯米芬与下丘脑-垂体水平的内源性雌激素竞争受体,抑制雌激素负反馈,增加GnRH分泌的脉冲频率,从而调整LH与FSH的分泌比例。氯米芬也直接促使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服用本药后,卵巢因过度刺激而增大(13.6%),血管舒张而有阵热感(10.4%)、腹部不适(5.5%)、视力模糊(1.5%)或有皮疹和轻度脱发等副作用。
治疗期间需记录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监视排卵,或测定血清孕酮、雌二醇以证实有无排卵,指导下次疗程剂量的调整。若经氯米芬治疗6~12个月后仍无排卵或受孕者,可给予氯米芬加HCG或糖皮质激素、溴隐亭治疗或用HMG、FSH、GnRH等治疗。
(2)氯米芬与绒促性素(HCG)合用停用氯米芬后第7天加用绒促性素(HCG)。
(3)糖皮质激素与氯米芬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基于它可抑制来自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过多雄激素。通常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2个月内有效率35.7%,闭经无排卵者的卵巢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用氯米芬诱发排卵无效时,可在治疗周期中同时加服地塞米松。
(4)尿促性素(HMG)主要用于内源性垂体促性腺激素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患者,尿促性素(HMG)是从绝经期妇女尿中纯化的提取物,内含FSH与LH,两者比例为1∶1,每安瓿含FSH和LH各75U。尿促性素(HMG)被视为治疗无排卵不孕的备选诱发排卵药物,因其副作用较多,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危险性较大。绒促性素(HCG)的治疗剂量应因人及治疗周期而异,并备有严密的卵泡成熟监测措施,防止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可促进垂体的FSH和LH释放,但长期应用使垂体细胞的GnRH受体不敏感,导致促性腺激素减少,从而减少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其作用可逆,开始对垂体的FSH、LH和卵巢的性激素起兴奋作用,14天后下降至正常水平,28天达去势水平。但由于GnRH-A价值昂贵,用量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6)FSHFSH有纯化的和重组的人FSH(rhFSH)2种。FSH是多囊卵巢较理想的治疗制剂,但价格昂贵。并可能引起OHSS。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卵巢变化。FSH也可与GnRH-A联合应用,以提高排卵成功率。
(7)溴隐亭适用于伴有高PRL的ICOS患者餐后服用。
3.双侧卵巢楔形切除
适用于血睾酮升高、双侧卵巢增大而DHEA、PRL正常(提示主要病因在卵巢)者,切除部分卵巢,去除卵巢产生过多的雄激素,可纠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紊乱,但切除的部位和切除的组织量与疗效有关,有效率不等。妊娠率为50%~60%。术后复发率高,如并发盆腔粘连,则不利于妊娠。腹腔镜下卵巢烧灼术或切除术亦可收到一定效果。
4.多毛症治疗
可定期剪去或涂以“脱发剂”,切忌拔除,以防刺激毛囊过度生长,亦可作电蚀治疗或应用抑制雄激素药物治疗。
(1)口服避孕药以雌激素为主的雌、孕激素复合片较理想,可抑制LH分泌,降低血睾酮、雄烯二酮和DHEAS,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
(2)孕激素有弱的抗雄激素和轻度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可降低睾酮和17-酮类固醇的水平。以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较常用。一般口服。此外,醋酸酯环丙孕酮(CPA)属高效孕酮,有较强抗雄激素作用。常与炔雌酮同服。
(3)GnRH-A在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使用,现已有经皮吸入、皮下和肌内注射等多种制剂可供选用。同时加服炔雌酮可避免用药后雌激素所致的不良反应。
(4)地塞米松适用于肾上腺来源的高雄激素血症,每晚口服。
(5)螺内酯通过阻止睾酮与毛囊的受体结合,也可通过抑制17α-化酶而干扰卵巢雄激素的合成。可使患者的毛发生长减少,毛发变细。高雄激素血症伴无排卵的月经失调者可于月经的第5~21天使用,可使部分患者月经周期及排卵恢复。
5.人工月经周期
对于无多毛的患者而又无生育要求者,可给予孕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以避免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和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