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龟头炎症怎么治疗呢_ 患上龟头炎的特征有哪些

2017-06-11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韩听白

一、龟头炎要如何治疗

  1、如果在包皮龟头炎治疗时,已经出现流脓症状,可以先将脓液擦去,然后将患处浸泡在被稀释的爱利克中,时间大约一刻钟左右。

  即便包皮龟头炎治疗好了,但不一定代表炎症不会再复发。因此,对付包皮龟头炎最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进行包皮环切手术,这样不管包皮炎还是龟头炎,都不会再找上你了。

  2、在利用药物治疗包皮龟头炎时,如果炎症已经不是刚刚起步的话,最好在口服或涂抹药物的同时,也进行输液治疗。这样可以避免炎症进一步加重,导致糜烂或流脓。

  3、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刺激,而且局部治疗很重要,干燥脱屑为主者,涂皮质类固醇油膏。糜烂渗液为主者。溃疡面每日换药,并作物理治疗。

  4、包皮龟头炎要怎么治疗?凡病因明确者应针对致病因素进行特殊处理,如过敏性包皮龟头炎须口服抗过敏药物及外用考的松类软膏。

  5、包皮过长者,待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包皮环切术。

  病因明确者应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念珠菌龟头炎可外用制霉素菌霜、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霜,或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滴虫性龟头炎可选用甲硝唑、替硝唑、曲古霉素。阿米巴性龟头炎给予依米丁、甲硝唑、替硝唑。如配偶同时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必须同时治疗。

二、患上龟头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滴虫性包皮龟头炎早期症状:

  一般在患者的龟头会看见红斑和丘疹,并且会不断的扩大,边缘比较清晰,在红班上我们可以看见针头大小的水泡,最后慢慢的形成溃烂。

  二、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早期症状:

  在包皮和龟头上有红斑出现,表面也比较的平滑,有小丘疹出现,红斑的边缘也是比较清晰的,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会出现渗出、糜烂等。

  三、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早期症状:

  患者的龟头和包皮上面会有红斑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斑会逐渐扩大为环形的,最后会在表面形成表性溃疡面。

  四、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早期症状:

  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局部潮湿的现象,慢慢的会有阴茎肿胀、发红的现象,并且还伴有瘙痒、灼热的感觉,用手将包皮翻开,可以在包皮下面看见龟头糜烂、充血、有渗液,严重的还会伴有血丝。继发感染以后还会溃疡,恶性的白色脓物出现。并且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周围有压痛的感觉。摩擦的时候会有阴茎疼痛的感觉,经常出现活动不便。

三、包皮龟头炎的常见治疗误区

  1.容易被忽视而失治。由于包皮龟头炎发病率高,初期症状较轻,时好时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视,直到严重时就诊。到就诊时已经伴有并发症和合并症,对生殖健康系统已经造成了较大的损伤,所以一定要早检查早治疗。

  2.误认为性病而误治。当出现龟头炎时,多数患者认为是性病,自用外用消毒消炎的清洁剂,这样局部皮肤受到强烈的化学刺激出现红肿、渗出加剧了炎症反应,最终可形成慢性包皮龟头炎。而且也有些诊疗技术不佳的医生,或者因利益因素故意当作性病治疗,给患者身体和经济上造成很大的伤害。

  3.不规范的传统疗法效果有限。临床上不规范的治疗使得病情反复发作,同时由于包皮龟头炎病程长,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和滥用,病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等,使得传统的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长期慢性炎症对泌尿生殖健康造成影响,出现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疾病。

  4.包皮过长等因素易被忽视。包皮过长也是包皮龟头炎发病和反复不愈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进行包皮过长的治疗,病菌和炎性分泌物容易藏匿与包皮里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或者新的组织结构,加剧病情或导致性的病灶,所以如果存在包皮过长需要及早治疗。

四、包皮龟头炎的病因有哪些

  1、急性浅表性龟头炎:多因内裤摩擦、创伤或肥皂、清洁剂局部刺激引起。表现水肿、红斑、渗出、糜烂,继发感染有脓性分泌物,易形成溃疡,自觉疼痛。

  2、环状糜烂性龟头炎:龟头及包皮炎症损害呈环状,或环状有乳酪状包皮垢,日久易破溃成浅溃疡,若失去环状特征则不易与浅表性龟头炎区别。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作为Reiter综合征的黏膜症状。

  3、浆细胞性龟头炎:中年多见,为单个或多个经久不退的慢性炎症,损害呈斑块状,表面光滑或脱屑或湿润,浸润较明显。界清而不易破溃,表面可见似辣椒粉样细小斑点。外形难与龟头增殖性红斑区别。如类似损害发生于女阴,则称为浆细胞性外阴炎。组织病理有特异性,真皮内大量浆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含铁血黄素沉着。

  t01152b12e5cb3a5eb5.jpg

  4、云母状和角化性假上皮瘤性龟头炎:龟头损害浸润肥厚,角化过度并有云母状痂皮,患处失去正常弹性,日久萎缩。组织病理见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呈假性上皮瘤样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