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肱骨骨折有哪四种治疗方法

2017-06-11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齐凝天

一、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有什么注意事项

  首先肱骨骨折,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身体机体的打击非常大,所以需要加强身体的营养,多吃一些骨头汤,这样可以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应该适当地买一些钙剂,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元素。

  肱骨骨折在手术前后都是会产生剧烈的疼痛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的术后患者,都会因为疼痛,所以导致关节的僵硬,肌肉萎缩,这是错误的,在术后应该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运动,暂时不活动关节,因为手术时会产生肌肉损伤,关节运动会影响的肌肉组织的愈合。

  肱骨骨折患者,为了在术后帮助疾病快速康复,在手术一周之后,可以选用止痛药来进行治疗,每天适当地增加活动范围,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抵抗能力,患者可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建议定期的检查身体,一发现身体异常,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

  通过上述对于肱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做出的解答,肱骨骨折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恢复到一定的阶段,应该适当的锻炼身体,在锻炼的过程当中,如果肱骨没有产生疼痛的感觉,可以适当地增加训练的次数,当然如果产生的疼痛感,也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停止锻炼。

二、肱骨骨折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侧打击肱骨干中份,致横形或粉碎形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 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二、发病机制:

  骨端的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骨折的部位和肌肉牵拉方面等,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椽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无论骨折发生在哪一段,在体弱病人,由于肢体的重力作用或不恰当的外固定物的重量,和引起骨折端分离移位或旋转畸形,肱骨干下三分之一骨折的移位方向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前臂和肘关节所处的位置有关,大多数有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三、肱骨骨折会诱发的并发症有哪些

  血管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证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可行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臂丛神经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胸部损伤: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四、肱骨骨折的常见四种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药物法

  ①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熟地、骨碎补、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如体弱者加当归、黄芪。

  ②中成药选用七厘散、夺命丹、正骨紫金丹。

  ③有止痛作用的单味中药有川、草乌、威灵仙、五加皮、制南星。

  二、外治法

  ①落得打12克,伸筋草12克,桑寄生9克,红花5克,全当归9克,桂枝3克,草乌9克,独活9克,研成粉末,将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人锅内煮沸后稍待冷却用毛巾浸后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②骨折早期外敷断骨丹,中后期外敷接骨丹。可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三、药慰法

  ①荆芥9克,防风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苦参6克,川芎5克,丹参

  6克,川椒1.5克,松木9克,杜仲9克,松节9克,樟脑3克,黄酒l小杯,水煎后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②解除固定后可用生姜50克,带根葱5根或花椒3克。煎水熏洗患处;也可用海桐皮清洗患处,有温经通脉之效。

  四、针灸法

  ①体针:取肩偶、肩贞、肩内陵、曲池、臂膳、手三里,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可加用艾灸法。有温经通络,松解粘连的作用。

  ②耳针:取脑、神门,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或埋针后用胶布固定,嘱患者每隔l-2小时自行按压1分钟,以维持针感。有活血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