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 如何治疗肱骨骨折
2017-06-06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齐凝天
一、肱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
首先肱骨骨折,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身体机体的打击非常大,所以需要加强身体的营养,多吃一些骨头汤,这样可以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应该适当地买一些钙剂,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元素。
肱骨骨折在手术前后都是会产生剧烈的疼痛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的术后患者,都会因为疼痛,所以导致关节的僵硬,肌肉萎缩,这是错误的,在术后应该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运动,暂时不活动关节,因为手术时会产生肌肉损伤,关节运动会影响的肌肉组织的愈合。
肱骨骨折患者,为了在术后帮助疾病快速康复,在手术一周之后,可以选用止痛药来进行治疗,每天适当地增加活动范围,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抵抗能力,患者可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建议定期的检查身体,一发现身体异常,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
通过上述对于肱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做出的解答,肱骨骨折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恢复到一定的阶段,应该适当的锻炼身体,在锻炼的过程当中,如果肱骨没有产生疼痛的感觉,可以适当地增加训练的次数,当然如果产生的疼痛感,也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停止锻炼。
二、肱骨骨折症状诊断
一、症状体征: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干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辨证分型
分二期。①前期:局部肿胀,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疼痛难忍。②中后期:骨痂形成,肿胀消退,但肝肾亏损0气机不畅。
二、检查: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线片可显示外展骨折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叠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可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三、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三、肱骨骨折的并发症
1.血管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2.臂丛神经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3.胸部损伤
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四、肱骨骨折的治疗办法
肱骨外科颈接近盂肱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是治疗所必须考虑的。对①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③内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用于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固定 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6周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适应证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骨折。
(2)术后当天可起床 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逐渐练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