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中药恶心头晕想吐怎么办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2017-06-27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赵笑寒
一、喝完中药恶心头晕想吐怎么办
喝完中药头晕恶心想吐可能是因为服用方法不对。服用时药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喝完后立即吃点东西躺下休息半个小时就没事了。由于中药一般带有苦味,许多病人都怕吃药,一吃就想吐。其实,只要采取正确的服药方式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呕吐现象。
服中药汤剂要注意药温适度,可采用小量频服法。即先让病人服一小口,若想吐就让其把药吐出。如此两三次后,大部分服用者便可适应,然后在一次性把药服下,一般就不会再吐了。也可先用甘草20克水煎服下,不吐时在服药。但若中药中大戟、甘遂等反甘草药物,则不宜用此法。将白芷末6克放于舌上,慢慢吞咽下去也可减轻呕吐。
在喝中药之前先含一片生姜,过几分钟后再喝药;或者先取煎好的药汁少许,加几滴姜汁,搅拌均匀后趁热慢慢喝下,然后再喝其余药汁,就不会出现呕吐现象。
二、喝中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
在两餐之间服用药物,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适宜餐间服用的药物是治疗脾胃病类的。
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三、喝中药期间有哪些饮食注意事项啊
1、清热药躲开辣椒
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黄、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物,或者牡丹皮、黄柏、金银花、桔梗、桑叶、连翘等寒凉药物,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胡椒、咖喱、酒类等,否则会减弱清热凉血类中药的疗效。
2、治过敏别吃芒果
如今,即便是在北方的冬天,我们也能买到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
这里要提醒大家,除了海产类、花生等,芒果、荔枝也属于“发物”,正在服用治疗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中药的人,最好不要吃这类食物。
3、温热药最怕冷饮
室外虽然冰天雪地,可在屋内,暖气、空调已经营造了一个温暖如春的环境。很多人因此在大冬天还喜欢喝冷饮。这可能使人们的胃肠在不知不觉中变虚。
吃太多冰冷食物会让胃的温度下降,不利于消化食物。
4、温补中药忌白萝卜
人参是补气的,而萝卜是行气、降气、破气的,如果萝卜和人参同时吃,可能会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
其他的温补类药物,如西洋参、党参、黄芪、何首乌、熟地等,都与人参具有类似的功效,不适合与萝卜同服。
无论生的还是熟的,萝卜都有行气的作用,要注意避免与补药合用。
此外,具有清热解毒的绿豆,也会“抵消”人参等药物的补益作用。
5、养胃中药“怕”糯米
糯米、肉类、豆类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养胃类中药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病人康复。
四、经期到底可以喝中药吗
经期可以喝中药吗?
1、在经期吃中药还是要注意的,因为有些活血通络的药物在经期最好不要用,比如当归,可能会增加月经期失血量。
特别是本身月经量多,属于血热,气虚不能摄血的,类似红花、三七、川芎等有活血作用的药物要慎重,但不是不能用,有的时候即便用了,也没有大碍,不要低估人的止血功能。
更何况,有的人的月经量多,是因为血瘀引起的,这种情况要活血止血,必须先把淤血去除才能真正止血,但这是需要遵医嘱的。
2、比如说一些凉性的药物都是不可以在经期吃的,比如治疗感冒和上火的中药,一般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凉性的,因此可能会造成宫寒,引发腹痛。服用过后也最好能自己暖一下肚子,以免引起宫寒。
3、至于其他的补养药,比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对月经一般不产生影响,但是,热性特高的药物,在月经期间要谨慎使用,最好要过了月经之后,那时候才是身体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