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源性肌肉萎缩特点_ 出现肌源性肌肉萎缩怎样治
2017-06-24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朱海莲
一、肌源性肌肉萎缩有哪些特点
1、神经源性肌萎缩:
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和其它危害导致。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为止时肌萎缩出现节段性分布,其中肢体远端常见,对称也会不对称,没有感觉障碍,多出现肌束颤动,肌力及腱反射程度和伤害程度有联系。肌电图表现在肌纤维震颤电位、高波幅运动单位电位。活检会出现肌肉萎缩变薄。
2、肌源性萎缩:
因肌肉本身疾病引发。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常为近端型骨盆带及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力减退,没有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等不同程度的增长,肌权磷酸激酶最敏感。这是肌源性肌肉萎缩的常见症状。
3、其它:
正确的认识疾病的症状,对患者的及时的检查和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大家一定要尽早认识疾病的相关常识。中枢性肌萎缩通常伴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缩多因各种动脉炎、血栓带来等肌肉缺血及无菌性坏死而引起。废用性肌萎缩则和长期不运动一定的联系,多是可逆性。
二、出现肌源性肌肉萎缩怎么治
在介绍肌源性肌肉萎缩怎么治前,我们先来看看肌源性肌肉萎缩的病因有什么吧!肌营养不良为常见症状,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周期性麻痹;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如重症肌无力等。
肌源性肌肉萎缩是失营养性萎缩,只有获得正常的神经支配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痿证患者的周围神经恢复的速度慢,导致神经正常支配前就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骨骼肌萎缩,故而延缓受累肌群萎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医以辩证治疗肌源性肌肉萎缩认为应辨清虚损脏腑,这样肌肉萎缩疗程很慢,肌肉萎缩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长期下去会导致一些患者一定副作用的。
中医学上认为,劳倦伤脾,而脾又是主导肌肉四肢的。由此可知,过度劳累使损伤脾,导致损失,导致肌肉萎缩肌肉营养。因此,肌源性肌肉萎缩的护理中应确保患者足够的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可以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
饮食疗法也是治疗肌源性肌肉萎缩可采取的方法之一,肌肉萎缩患者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才更有利于康复。增进饮食营养可以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有利于肌力、肌肉的增长,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三、肌肉萎缩的早期有什么症状
1.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腰脊酸软。一侧或两侧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伴有头昏目眩、耳鸣、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这就属于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
2.肌肉萎缩的症状还有四肢软弱无力,手足麻木不仁,面色无华或唇紫,舌下瘀斑,四肢青筋暴露,脉涩驰无力。
3.肌肉枯萎消瘦,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虚浮无华、舌苔薄白,脉细。
4.早期肌肉萎缩的症状可以不明显,肌力和肌张力变化不大,上肢肌肉萎缩往往先在大鱼际肌的挠侧缘出现。
5.肌肉肥大如果肌肉肥大但弹力肌力位反射均减弱则称假性肥大,多位于肌肉萎缩的邻近部位多见于肌源性肌萎缩。这也是属于患有了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
6.感觉障碍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肌肉萎缩可伴有感觉障碍。
7.肌纤维颤动也是肌肉萎缩的症状之一。可用拇指轻叩萎缩的肌肉而诱发肌纤维颤动,其大小与病损范围,肌纤维长短成正比,肌纤维颤动的出现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四、怎样加强肌肉萎缩日常的预防
1.预防胃肠炎:患者应注意预防胃肠疾病,维持消化功能的正常,因为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的紊乱,且会对脊髓前角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跳加重、肌力下降、造成病情的反复或加重,所以患者应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工作,预防肠胃疾病,是治疗肌肉萎缩的基础。
2.保持乐观情绪:良好的情绪对预防肌肉萎缩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患者在较强烈的反复的精神紧张、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中,可能会使大脑皮质对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造成肌跳加重,促使肌肉萎缩的发展,所以患者应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是日常肌肉萎缩的预防方法之一。
3.合理调配饮食:对于肌萎缩患者来说,每日需要配以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因为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重建需要此类的营养物质,这对以增强肌力和增长肌肉有好处,而且患者应禁食辛辣的食物。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可以配以高蛋白、高营养、高能量的半流食或者是流食,还应注意每日的营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