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会有哪些危害 视网膜病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7-11-25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常映容
一、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有哪些呢
1.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大量糖渗入基底膜形成大分子多糖,使基底膜加厚,蛋白联结键断裂,基底膜结构松散多孔隙,因之血浆中蛋白质等容易漏出血管壁,纤维蛋白等沉积于血管壁中。引起微血管囊样扩张。
早期这种功能改变是可逆的,若病情持续发展,血管壁受损,微血管基底膜增厚,造成血管径变细,血流缓慢,易致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内皮细胞损伤和脱落。
2.组织缺氧:
高血糖引起红细胞中糖化血红蛋白增加,带氧血红蛋白分离困难,红细胞的可塑性降低,引起组织缺氧,微血管扩张。微血管壁增厚,对输送氧和营养物供给组织细胞不利。组织供氧不但取决于血液流量,而且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有关。
3.血流动力学改变: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被糖基化,使其变形能力减低,使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腔。红细胞糖基化及血浆蛋白成分的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血液黏度增高,血浆内活性物质减少,正常红细胞在通过小毛细血管时需要变形才能穿过,而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硬度由于糖酵解而增加,变形能力减退影响其通过,并可损伤毛细血管壁。
切应力与血液黏度密切相关,高切应力可使血管壁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内皮细胞变形并拉长,最后消失,因而使管壁对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渗透性增高。
二、视网膜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现。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3.其他检查
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间频率平均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发现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血液黏稠度检测可表现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检测可表现为活力下降等。
三、视网膜病变有哪些危害
眼的屈光改变也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的异常,病人常感视物模糊,多为短时或一过性的,与血糖的剧烈波动有关,在高血糖时表现为近视,当血糖由高到低下降较快时又表现为远视。这种病变在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数周内可以恢复正常。
青光眼的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也明显较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可能与糖尿病导致前房角小梁硬化,房水外流不畅有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发生于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
眼部神经病变:眼运动神经受损是糖尿病血管性神经病变,眼肌麻痹常常突然发生。其中动眼神经损伤最常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复视等;其次是外展神经,表现为眼外肌麻痹。眼运动神经损伤一般预后较好,但病程可能要持续8周以上。当视神经的滋养血管受损时可出现神经炎性反应,表现为视乳头水肿,晚期出现视神经萎缩,临床上表现为视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完全失明。眼部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瞳孔的对光反射调节障碍,对暗适应和强光适应不良;还会发生对泪腺分泌的调节障碍,出现眼干或易于流泪等。
糖尿病性眼病是糖尿病在眼部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就像糖尿病可以在全身这个大范围内可以导致心、脑、肝、胆、肾、胃肠、膀胱、皮肤、口腔、骨骼、肌肉等各种损伤一样,在眼部这个小范围内可以引起视力、眼压、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等,特别是视网膜的损伤。所以在防治时,治疗糖尿病是根本,治疗眼部损害是对症。
四、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呢
激光是20世纪人类伟大发明之一,并且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已经肯定。主要应用在治疗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精神科疾病、银屑病、鼻炎等症。根据健康医学发现,低强度激光在心脑血管病发病前期预防及发病后的恢复期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健康及抑制人体衰老具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治疗无效,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在活动期,病灶位于黄斑中心1/4PD以外者,可行激光治疗。
饮食对眼病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眼病患者适当注意饮食宜忌,但不主张绝对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烟、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软易消化之食品。
(1)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原则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