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吃中药上火吃什么药物缓解_ 吃中药的六大禁忌

2017-07-13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孔飞绿

一、吃中药上火吃哪些药物缓解呢

  1、板兰根

  板兰根主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炎症。它不仅对感冒病毒有着强效的抑制作用,还对大肠、伤寒、肠炎等也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2、黄连

  此中药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口疮、疖、痈、吐血、消渴和烧伤等。对一些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和滴虫有杀灭作用,此外还有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功效是清热去湿、泻火解毒。

  3、鱼腥草

  此中药主治肺炎、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痢疾、乳腺炎、肾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外用毒蛇咬伤和疖、痈等。它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痛、止血、止咳、利尿等作用。

  4、黄芩

  主治急性和慢性肝炎、高血压、痢疾、急慢性肠炎、疖、痈、烧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预防猩红热等。有解热、镇静、降压、利尿、利胆和保肝等作用。

  5、金银花

  此中药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疖、痈、丹毒、子宫糜烂等。

  6、马齿苋

  凉拌生吃马齿苋或煎水服用,对急性肠炎、乳腺炎、肾炎水肿、痔疮出血等均有治疗效果。特别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用大量鲜马齿苋捣汁冲服,效果极佳。

  7、山楂

  相关的药理研究结果证明,山楂对绿脓、大肠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还能防治由这些致病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其他的器官组织的感染性的疾病。

二、吃中药有什么禁忌

  吃中药的禁忌一、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吃中药的禁忌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吃中药的禁忌三、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吃中药的禁忌四、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吃中药的禁忌五、油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吃中药的禁忌六、酸涩类

  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三、常吃中药有什么诸多好处

  绞股蓝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在古代本草中不见其名。日本科学家发现其组成中有多种成分与部分人参皂甙结构相同,近年来发现,绞股蓝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癌、调节内分泌功能,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和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转氨酶,预防肿瘤,抑制溃疡,缓解紧张,镇静、镇痛。

  蜂王浆

  蜂王浆是蜂制品中的珍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同时,因其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维生素c、e,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良药。

  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四、哪些中药零食是适合你的体质

  龟苓膏

  龟苓膏是用乌龟除去内脏,加入生地黄、土茯苓、金银花、甘草、火麻仁等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等保健功效。

  但土茯苓、金银花、生地黄等均为清热解毒或清热利湿的药物,用于阴虚血热所致痤疮、口咽干燥等,不应将其当作食品甚至零食吃。

  同时龟板属寒性,脾胃虚弱、腹泻、痛经等的患者不宜吃,否则可能会加重症状。

  阿胶枣

  阿胶枣中添加了桂花、陈皮(即橘子皮),阿胶具有滋阴、养血、补血等作用。

  某种程度上能改善气虚或血虚者出现的面色苍白、浑身没劲、经常犯困等症状。在通常情况下,多数人是可以服食的。

  但每次也不宜吃过多,更不宜长期吃。一般情况,尤其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最好别超过10颗。而痰湿咳嗽、感冒发烧、腹胀腹满、牙齿疼痛等患者不宜食用。

  茯苓饼

  茯苓饼由茯苓(打成细粉)加大米(粉)、白糖制作而成。具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湿、宁心安神等功效。

  一般情况,茯苓饼适用较广,男女老少皆宜,但出现湿热壅盛引起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等症状和肾阳虚衰而滑精的人应慎用,感冒发热、血糖过高的患者也不宜吃。

  薄荷糖

  有些人为清除口中异味,喜欢含薄荷糖,薄荷可发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等,但出现盗汗、干咳等症状时应谨慎食用,以免加重症状,更不可当零食大量吃,尤其对糖友而言。

  山楂片

  山楂能促进消化,活血化瘀。但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且山楂片在制作时也加入大量糖,故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健康的人食用山楂片也应有所节制。

  尤其是儿童,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长时间贪食山楂片,不但对牙齿生长不利,而且会使孩子的血糖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饥饿感,影响进食,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

  糖尿病患者更不宜食用。即使是原汗原味的山楂干,孕妇也不宜多吃,因干山楂的活血作用比较强,有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可能会诱发流产。

  桂圆干

  桂圆干是常用的滋补品,很多人喜欢把桂圆干剥开当零食,或用来泡茶、煲汤、煮糖水。桂圆干可养心血,安神定志,滋补效果明显,其性偏热,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

  但甘甜滋腻,容易生内热,若本身有大便干燥口干、上火等症状的人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也少吃为妙。

  固元膏

  每到秋冬季节,固元膏在大超市的销售就开始红红火火,更不少商场现场制作,被不少市民当作是全家老少皆宜的补品。固元膏的原料有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等。

  固元膏不但是零食,事实上也是保健品。从其组方来看,固元膏滋阴润燥,补血力强,对于肾阳不足,血虚萎黄等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确是不错的滋补品,但属于滋腻碍胃之品。对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或有内热的人,固元膏并不适合他们服用。

  中药零食好吃,千万不能吃错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