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肝炎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_肝炎传染吗

2017-07-13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余千琴

一、肝炎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1、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数很多,更多的是隐性感染,更难于控制其传染性。母婴传播是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因此,这是属于乙型肝炎的危害表现之一,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2、乙型肝炎的危害还会影响正常生活。一个人如果感染了乙型肝炎的病毒,不仅严重影响乙型肝炎患者身心健康,干扰正常生活,影响升学、就业、入伍、婚嫁,而且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3、乙型肝炎很容易慢性化,治疗时间长,需要休息,影响学业及事业,会对乙型肝炎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也是属于患有乙型肝炎的危害表现。

  4、乙型肝炎的预后较差。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约25%的人最终将转化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现有慢性肝炎病人约1000余万例,部分乙型肝炎的危害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

  肝炎对身体有什么危害的回答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了。看过这些介绍后,在平常的时候就要更加的爱护我们的肝脏。不要做对肝脏不好的事情,尤其是要控制饮食,不要吃对肝脏负担比较大的食物,多吃一些对肝脏比较好的食物,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二、肝炎的六大传播途径

  1、经血液传播

  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

  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

  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4、爱爱接触传播

  爱爱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昆虫叮咬传播

  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处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消化,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一直波有争议的被蚊虫叮咬也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应排除。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三、肝炎的注意的事项

  1、戒酒

  要保肝就一定要戒酒,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则必定难逃肝病的厄运。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喝酒便成了交际的重要手段,而且各地都有各地的“酒文化”。

  2、清洁

  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染,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生食小水产食品就有传染甲型或戊型肝炎的可能,最好不吃。

  3、限脂

  脂肪肝是近年来明显增多的肝脏病,常与肥胖症、糖尿病共存。要远离肝炎,应从调节饮食入手。控制脂肪饮食当然是必需的,但含糖类食品的总量也应该控制,包括米饭面条,因为过多的糖类食品在人体内也能演变为脂肪。

  4、疫苗

  肝炎既然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就和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一样,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已经正式使用的肝炎疫苗为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疫苗。

四、肝炎的小知识

  导致肝炎的发生罪魁祸首就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入侵,乙肝病毒不但会引起肝脏发生病变同时也会引起乙肝患者全身病症的出现,因此对于肝炎的治疗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乙肝进行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dna病毒科,直径为42nm的完整病毒颗粒,也叫dane颗粒,分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含表面抗原和前s基因产物,外壳呈直径22nm的球形与管环,是病毒的过剩蛋白质。外壳本身无传染性。核心含有环状的双股dna,整个核心为核心抗原(hbsag), e抗原是核心的断片(hbeag) 。

  乙型肝炎病毒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机体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肝细胞后,可改变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并刺激t细胞变成致敏淋巴细胞,体内也相应产生了抗肝细胞膜抗原的自身抗体,它们都攻击带有病毒的肝细胞,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免疫反应正常的人一般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恢复期中有足够的免疫功能清除体内病毒而获得痊愈。免疫功能过强者可成为重症肝炎,是因为大量的病毒被消灭的同时,广泛的肝细胞被破坏。如果体内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缺陷,循环t细胞减少,抗-hbs缺乏,因此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抑制其复制,并且有部分肝细胞在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不断被破坏,而使病变持久不愈,形成慢性活动型肝炎。破坏轻微者为慢性迁延型肝炎;如果患者的t细胞功能很差,病毒可在细胞内自由出入,持续增殖复制,产生大量hbsag,但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极轻微,则成为hbsag的携带者。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反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了解它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