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生活中的一些健康知识 养生保健小常识

2017-07-23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赵含玉

一、冬季生活养生5个小常识

  1.饮食要滋阴润肺

  秋收冬藏,冬季到来,人们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核桃、芝麻、蜂蜜等,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2.冬季进补要科学 补需对路

  冬天进补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千年的养生方法,经过夏季酷暑的消耗之后,冬天进补能够很好地滋补身体的亏损情况,并且对于来年的消耗具有很好的储存功效,令人体更加的健康。但是,秋冬进补并不是随便就能够进行,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主要就是对一些气虚还有血虚的患者要特别进补,并且不同的虚弱原因进补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冬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3.越冷越需要多喝水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就会减少。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4.十一点前睡觉是最悭的补药

  最简单、最便宜、也最好的进补是早睡,每天不晚于11点睡觉。专家强调,夜晚之于人体就相当于冬季之于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觉,晚上11点是子时,也就是人体的冬天,睡着了阳气才能藏入身体,醒着阳气浮于体外,这个时候睡觉了,人体的阴、精、气、血、阳气都补了。

  5.适度运动 多活动手脚

  很多人因为冬季怕冷就放弃运动,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运动其实才是驱寒的最好办法,运动时候脂肪被转化成热量,可以帮助你保持体温,改善血压循环缓解手脚冰凉,同时,加强运动还能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能帮你远离寒冷和疾病。锻炼之前一定要注意热身。先进行慢跑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运动时衣着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如果室外空气寒冷不便运动,做做家务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如上楼梯,只要7分钟,就可以消耗100卡,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下楼梯,只要14分钟,就可以消耗100卡热量。拖地,拖地只要20分钟的时间,便能消耗100卡热量。扫地,用得时间也不必很多,只要25分钟,就能消耗100卡。

二、日常生活急救的小常识有哪些


  烫伤

  1、用冷水局部降温10分钟。

  2、用一块干净、潮湿的敷料覆盖。

  3、伤处肿胀时,去掉手表、手镯、戒指等,将敷料轻轻固定包扎,注意不要太紧。

  4、于伤处对侧系往绷带。

  烧伤处理

  1、若烧烧处皮肤尚完整,应尽快局部降温。如将其置于水龙头下冲洗约10分钟。这样会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一步损害。

  2、用一块松软潮湿、最好是消毒的垫子包扎伤处。注意不要太紧。

  3、若皮肤已被烧坏,用一块干净的垫子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危险。

  鱼刺卡嗓

  1、实行腹部挤压(如病人怀孕或过肥胖,则实施胸部压挤)。如患者无法站立,将其平放在坚固平面上,跨坐在病患腿上作腹部推挤五次,再检查有无将异物咳出。

  2、如用手指掏挖异物时,只在看得到异物才掏挖,不可盲目掏挖。

  这些急救小常识可以在突发情况下救急,但是如果不管用则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这些烫伤、烧伤等应对知识,大家还是有必要掌握一些的。

三、生活中的一些减肥小常识

  1、端坐:在看电视的时候习惯保持身体挺直。

  2、别忘奶制品:研究人员认为低脂奶制品可抑制脂肪堆积。

  3、睡眠充足:少于4小时的睡眠可减缓新陈代谢速度。专家建议睡眠时间应该为7小时到9小时。

  4、动手做家务:洗碗碟、使用吸尘器清洁或者做饭,做这些家务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是,动手做一些家务会消耗很多能量,这是常识。

  5、佩戴步程计:佩戴的目的是要做到每周比上周多走几步。不要小看这几步,积少成多。

  6、少吃多餐:营养学家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与摄入同样热量的一天三餐相比,少吃多餐身体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更多。

  7、快步走:每天快步走,走的速度要像你害怕迟到赶着开会一样走路。

  8、笑口常开:每天笑10到15分钟会燃烧多达50卡热量。

  9、吃早餐:你给身体传递一个不饿的信号,它就开始燃烧脂肪,即使在做日常活动的时候。健身专家建议早餐吃煎蛋或者麦片,外加水果。

  10、定时活动:设定电脑计时器,每小时的最后5分钟起身活动活动筋骨。

  12、不怕麻烦:上班期间选择更远的路去卫生间,或者故意上楼上卫生间。

  13、多动: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不停地动来动去,你每天比那些保持静态的人多燃烧350卡热量。虽然爱动可能与性格有关,但是喜静不喜动的人可以模仿:叩脚、踱步或者在椅子上动来动去。

四、夏季养生起居小常识

  作息:晚睡早起。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之前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觉”原则,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涨,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立夏后的这种作息一旦确定,要做好自我约束,保护生物钟不致紊乱。

  饮食:增酸减辛。夏季,人体脏腑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饮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如番茄、柠檬、草莓、葡萄、菠萝、芒果等,它们的酸味能敛汗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之物尽量少吃,因夏季阳气上升,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情绪:静心养气。夏天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养心”。一是“戒燥戒怒”,要尽可能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气温过高时,最好减少外出,避开中高强度的运动。二是饮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可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保健:健脾除湿。夏天湿热,容易脾虚,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赤小豆排骨汤、红豆薏仁粥、山药莲子汤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另外不要过食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不要在潮湿的凳子、草地上坐卧;洗浴后要等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再睡觉。适当运动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如慢走、瑜珈、太极等。

  防病:冬病夏治。三伏天日照时间长,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此时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可取得显著疗效。适合于“冬病夏治”的常见疾病有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此外,夏天也是利于中药外用的时节,如用中药煎汤洗浴,可以防治多种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