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iga肾炎吃什么好_ iga肾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017-11-08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乐语琴

一、得了iga肾炎吃什么好

  1.要给予充足的维生素,尤其要补充维生素c,因为长期慢性肾炎的患者可有贫血,补充维生素c能增加铁的吸收,所以应食用西红柿、绿叶蔬菜、新鲜大枣、西瓜、心里美萝卜、黄瓜、西瓜、柑桔、猕猴桃和天然果汁等食品。

  2.食欲差者可补充维生素c制剂;同时应多补充维生素b和叶酸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绿叶蔬菜等食品,有助于纠正贫血。高血钾时要忌食含钾高的食物,要慎重选用蔬菜和水果。慢性肾炎的病人要忌食糖类饮料和刺激性食品。

  多食有利尿消肿作用的食物有:鲤鱼、鲫鱼、羊奶、西瓜、冬瓜、绿豆、赤小豆等。西瓜皮煮水,其利尿效果较好。

  3.蛋白质的供给。慢性肾炎的饮食治疗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来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如果病程长、肾功损害不严重者,食物中蛋白质则不必严格限制,但每天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1克,优质蛋白质要达到50%以上。

  由于部分病人限制了蛋白质,其热能的供给要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做为主要来源,能量供给视劳动强度而定。休息者,成人每日可供给126千焦耳~147千焦耳(30千卡~35千卡)/公斤体重。并要满足病人活动的需要。

  控制钠盐的摄入。严重水肿及高血压时,钠盐的量要控制在2克/日以下,甚至给予无盐饮食,一般以低盐为宜。

二、治疗IgA肾炎的方法

  一般原则:控制感染如口咽部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助于减少肉眼血尿反复发作,扁桃体切除对于减少肉眼血尿发作目前仍存在争议。对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尿蛋白小于1g/24小时,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尿蛋白大于1g/24小时,则应将目标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对于以肾病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患儿,应予以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日本曾作全国范围多中心对照研究,采用泼尼松及免疫抑制治疗IgA肾病的患儿,其远期肾功能不全的比例要明显低于使用一般性治疗的患儿。

  免疫球蛋白 在一组开放的前瞻性的研究中,Postoker等人采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1次/d,每次2g/kg,连用3月,然后改为16.5%人血丙种球蛋白肌内注射,每次0.35ml/kg,每半月1次,连用6个月,结果发现,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由5.2g/d降至2.2g/d,血尿及白细胞尿消失,肾小球滤过率每月递减速率由3.78ml/min减慢至0。

三、iga肾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病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2天内出现肉眼血尿,通常持续蛋白尿数小时至数天,个别可达1周。这类病人约占总数的40%~50%,儿童中略高。个别可有严重的腰痛和腹疼,可能与肠道IgA血管炎有关。本病另一常见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约占总数的30%~40%。其中20%~25%病例在病程中可发生1次或数次肉眼血尿。

  肾病综合征可见于5%~20%的病人中,以儿童和青年病例为多,常属弥漫性增生型伴或不伴肾小球硬化。此外,有时系膜IgA沉积为主的现象也可以出现在以足突融合为特征的微小病变肾病中。

  约不到10%患者可呈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通常能自行缓解。其中20%~25%则可能需要透析,多因患有新月体肾炎。在病程活动期有氮质潴留者并不少见,约占25%。起病时即有高血压约占10%,然在30岁以后起病者中显著增多;随病程延长,伴高血压者超过40%。

四、IgA肾炎的诊断标准

  1、尿检

  (1)血尿:临床上约40%~45%的患者表现为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35%~40%的患者表现可为单纯镜下血尿,或镜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肉眼血尿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转为持续性镜下血尿,部分病人血尿可消失,但常发作,发作时重现肉眼血尿。

  (2)蛋白尿:为轻度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量<1g/24h,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

  2、免疫学检查

  (1)IgA增高:约1/4~l/2病人血IgA增高,主要是多聚体IgA的增多。

  (2)循环免疫复合物:约1/5~2/3患儿血中可检出IgA循环免疫复合物和(或)IgG循环免疫复合物。

  (3)抗“O”升高:少数患者有抗“O”滴度升高。

  (4)补体:C3、C4多正常。

  3、肾脏病理检查:肾活检病理是诊断IgA肾病的关键,肾脏病理光镜改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从局灶、节段性增生到弥漫性系膜增生不等。部分系膜增生较重者可见系膜插入,形成节段性双轨。有时还见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塌陷、球囊粘连。个别病变严重者可出现透明样变、全球硬化,个别有毛细血管管襻坏死及新月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