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运动性损伤的处理原则有这些你知道了吗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是这些

2017-10-0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雅绿

一、运动性损伤的处理原则会有哪些

  1. 制动:对于骨骼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立即停止运动,使患部保持不动状态。运动终止后的制动,能控制肿胀和炎症,把出血控制在最小限度。然后,用石膏、拐杖或支架固定处理多的患部,受伤后固定两三天,能防止并发症,对治疗也有帮助。

  2.冷敷:在应急处理中效果最明显。能减轻疼痛和痉挛,减少酶的活性,减少机体组织坏疽的产生,受伤后4-6小时内产生的肿胀也能得到一定控制。冷敷还能使血液黏度增加,毛细血管浸透性变小,减少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压:急性损伤一般都采用加压包扎法,使患部内出血和淤血减轻,防止浸出体液渗入组织内部,促进吸收。加压包扎方法很多,可以把浸水的弹力绑带放进冷冻室,同时给以加压和冷敷作用。也可以用毛巾或海绵胶垫来加压包扎。如踝关节扭伤可以用U形海绵胶垫子套在踝关节上,然后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防止和减轻踝关节周围的肿胀。

  4.抬高:把患部提高到心脏的位置,和冷敷、加压一样,抬高对减轻内出血有明显作用,可以减轻损伤部位的血液和体液压力,促进经脉回流,相对减轻患部的肿胀和淤血。

  如果过早活动受伤部位,不仅会加重出血现象,还会使损伤加重,恢复时间加长。

  冷敷是间断性实施的措施,加压则需要在一天中连续使用。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1)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无论伤病与否都要区别对待,如果不加区别的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受伤。训练课中避免 “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注重拉伸练习。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 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 防止肌肉的拉伤, 保持肌肉的弹性, 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准备活动时的拉伸练习是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 增加弹性, 提高肌肉温度, 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主要采用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训练后的拉伸练习则是放松僵硬疲劳的肌肉, 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 减少肌肉的酸痛,尽快的恢复体能,主要采用被动拉伸。。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伤,最好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4)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三、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怎么做

  几乎是所有运动性损伤的治疗原则(Rest休息,ICE冷敷,Compression包扎压迫,Elevation抬高)。立即休息以减少出血,损伤和肿胀。冷敷可限制炎症反应并减轻疼痛。压迫和抬高则减轻水肿。抬高损伤部位,用化学冷却或装有碎冰(比整块冰更易接触体表)的冰袋隔一层毛巾冷敷,弹力绷带局部包扎,但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血供。10分钟后,去除冰袋和绷带,但损伤部位仍应继续抬高。上述操作每隔60~90分钟重复一次,持续24小时。

  冷敷后9~16分钟血管扩张,去除冰袋后仍持续4~8分钟。因此,血管出现扩张或放置10分钟后应去除冰袋,再过10分钟后可重新放置。

  牵拉活动虽然不能预防损伤,但可使肌肉产生较大的拉力,应在热身运动后或训练后进行,为避免直接受伤,时间不宜超过10秒钟。

  降温指训练结束前逐步放松可预防头晕和晕厥。如果剧烈活动后突然停止,血液蓄积在肢体远端静脉中,可能引起头晕甚至晕厥(参见第200节)。最后的放松运动可以促进血循环和血中乳酸排泄,但不能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因为这与肌纤维损伤有关。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会有哪些

  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疲劳骨折、外胫夹、肌腱炎、跑步者膝、绳肌损伤、举重者腰、网球肘、头部损伤和足损伤。它们可由多种不同的运动引起。

  足部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是因慢性过度劳损而产生骨的微小裂缝。

  跑步者的跖骨最易发生疲劳骨折,尤其是中间三个趾的跖骨。大?趾因为强度和体积较大,它的跖骨相对不易骨折。小趾的跖骨常受到保护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往往作用在拇趾和第二趾上。

  造成疲劳骨折的因素包括高弓足、穿防震性能差的跑鞋以及锻炼强度和量突然加大等。绝经后妇女因骨质疏松也易发生疲劳骨折。

  跑步者膝

  又称髌股劳损综合征,因膝关节活动时髌骨不断摩擦股骨下端造成。

  髌骨是一个位于膝关节前方的圆形骨,有肌腱和韧带附着。在正常情况下跑步时,髌骨只是轻微上下移动,不会接触股骨。 跑步者膝可由生理结构的异常引起。比如,髌骨在膝关节位置太高(高位髌骨)、绳肌及跟腱张力太大、大腿肌肉无力等。这些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有稳定膝关节的作用。最常见的原因是在行走或跑步时足的过度内旋(旋前),导致股四头肌将髌骨过度拉向外侧,造成髌骨摩擦股骨下端。

  网球肘

  反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因伸腕肌腱损伤而引起的前臂后外侧的疼痛。

  正手网球肘 又称为棒球肘、手提箱肘或肱骨内上髁炎,是屈腕肌腱损伤引起的疼痛,疼痛从肘延伸到腕的前臂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