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了紧急避孕药后该怎么调理 紧急避孕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2017-08-1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齐怜菡
一、服用紧急避孕药的6个危害
1、乳房胀痛
女人长期服用避孕药会导致乳房胀痛,原因是雌激素对乳房的刺激。
2、类早孕反应
服药初期少数人出现轻度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头晕、无力、食欲不振、疲倦、呕吐等。
3、内分泌失调
孕药物对卵巢功能的长期抑制,容易造成卵巢自身功能的下降,导致内分泌功能的失调,激素平衡水平紊乱而引起闭经。
4、白带增多
多由长效口服避孕药引起。因此类药雌激素含量高,过多的雌激素影响宫颈内膜分泌细胞,使其分泌旺盛而引起白带增多。
5、月经不调
经量减少或闭经;突破性出血。如服药期间出血,多发生在漏服药之后。少数人虽未漏服药也能发生阴道出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6、阴道出血
不少女性在服药期间,会发生持续性的点滴出血,或者如同月经量的突破性出血。这与漏服、迟服了避孕药或者避孕药药效不足有关。
二、常吃避孕药需注意调理身体
维生素B6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会增强色氨酸氧化酶的活性,使色氨酸代谢变强,而维生素b6是色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成分,同时雌激素还会加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也是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的,所以会导致维生素b6的过度消耗。
要想补充维生素B6,女性可以注意多吃一些谷物食品、新鲜蔬菜和肉蛋类食品,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适当服用补充剂。
维生素B12
避孕药也会使维生素b12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维生素b12是造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一旦缺乏就会影响造血机能。
注意多吃一些海鲜、动物内脏和蛋黄则可以补充维生素B12。
叶酸
如果长期服用避孕药,由于避孕药抑制了十二指肠黏膜的叶酸结合酶,可能会导致叶酸吸收受到影响。
常见富含叶酸的食品有:芦笋、胡萝卜、动物肝脏、牛奶等。
避孕药是属于激素类的药品,如果长时间的服用的话是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的,尤其是紧急避孕药,不能够多次服用,一年之内也最好不要超过三次才好,如果服用过多的话是会造成人身体的内分泌紊乱,导致月经不调,月经周期不准确等现象,所以不是紧急时刻,就尽量不要服用避孕药。
三、这8类人不适合吃避孕药
各种肿瘤患者:对于一些肿瘤患者,如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都不宜使用避孕药。因为使用避孕药,会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故不建议使用。同样可以采取其他有效避孕方式,如避孕药、节育环等。
哺乳期妇女:相信这点不用多说,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当然,也有一些女性认为哺乳期性爱的话,并不会怀孕,这是错误的。即使是哺乳期,性爱时也需要做好避孕措施。
肝炎肾炎患者: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宜服用。因为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血管栓塞疾病:无论是过去患有,还是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都不能使用避孕药。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甲状腺亢进:还有一类女性,也不能使用避孕药,即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女性,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高血压患者:患有高血压的女性,不宜使用避孕药。这主要是因为,少数妇女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因此,如果你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话,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的方式避孕,可以使用避孕套,或者是节育环等,也是非常有效的避孕法。
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压之外,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也不宜使用避孕药。不仅如此,糖尿病家族史者也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好不要使用。
月经过少者: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女性的月经量特别的少。而对于因某种原因导致的月经量过少者,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
四、吃避孕药有这些禁忌
1、应中止妊娠
服药期间受孕应中止妊娠,要求生育时应停药半年后再孕,以防生育畸形胎。
2、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
避孕药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服用后会使乳汁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3、长期避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服药期限通常短效药6~7年,长效药3~4年为宜。探亲避孕药每年不超过2次,可与其他避孕措施交替使用。
4、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栓性
口服避孕药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使血流缓慢,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液黏滞度比一般人高,如果再服用避孕药,会加重血液黏滞度,使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5、避孕药不宜和一些抗生素同服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必须依靠肠道细菌的作用,水解后才能被吸收,而一些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肠道内的细菌,使雌激素无法水解,导致避孕失败,这些抗生素包括四环素、新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