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胆脂瘤的后果严重吗 引发胆脂瘤型中耳炎主要的病因是什么
2017-10-0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殷代云
一、引发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是什么
关于本病的成因比较公认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内陷袋学说
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中耳炎遗留的黏膜水肿、肉芽、粘连等病变,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导致中耳膨胀不全。受上鼓室长期高负压的影响,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向内凹陷,局部逐渐形成内陷囊袋,内陷囊袋不断加深,囊内角化上皮增生,上皮屑出现堆积,排出受阻,囊袋不断膨胀扩大,周围骨质遭到破坏,终于形成胆脂瘤。
2.上皮移行学说
鼓膜大穿孔或后方边缘性穿孔,鼓沟骨质裸露,外耳道皮肤越过骨面向鼓室内生长,深达上鼓室或鼓窦区,其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质堆积于该处而不能自洁,逐渐堆积,聚集成团,形成胆脂瘤。
3.基底细胞层过度增生学说
鼓膜松弛部的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形成上皮小柱,破坏基底膜,而伸入上皮下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胆脂瘤。
4.化生理论
鳞状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黏膜上皮被角化性鳞状上皮所取代,但脱落的角化物质一般不堆积。如化生的角化性鳞状上皮伸入鼓窦或鼓室,脱落的焦化物质发生堆积,可形成胆脂瘤。
二、胆脂瘤型中耳炎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胆脂瘤型中耳炎在2012年中华医学会的《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中更改为中耳胆脂瘤。以前曾经认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最重的类型,但实际上本病为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其生成机制、病理及转归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所谓胆脂瘤,就是脱落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有可能造成周围器官的并发症。因此本病的治疗是一经诊断应建议手术,且手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出高听力及不流脓,而是预防并发症。
1.可无症状
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症状。
2.耳流脓
不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可无耳溢液。伴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脓,且持续不停,脓量多少不等,脓液常有特殊恶臭,伴有肉芽者,脓内可带血。
3.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胆脂瘤的唯一主诉,早期多为传导性聋,程度轻重不等。上鼓室内小胆脂瘤,听力可基本正常。即使听骨部分遭到破坏,但因胆脂瘤可作为听骨间的传声桥梁,听力损失也可不甚严重。病变累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严重者可为全聋。
4.耳鸣
多因耳蜗受累之故。
三、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该如何检查
1.耳镜检查
先天性胆脂瘤侵犯鼓膜前,可见鼓膜完整但常呈灰白色、并饱满感。后天性胆脂瘤多呈鼓膜松弛部穿孔或鼓膜后上方边缘性穿孔,有时伴上鼓室外侧壁或外耳道后上壁近鼓环处骨壁的破坏,穿孔边缘可有肉芽或息肉,鼓室内有角化物堆积,分泌物有恶臭。鼓膜紧张部完整者,宜用鼓气耳镜检查。若鼓膜紧张部活动而外观正常,则估计中、下鼓室已被鼓室隔封闭而未受胆脂瘤侵及[1] 。
2.听力学检查
听力可基本正常,或为传导性听力损失,也可混合性听力损失甚至感音神经性聋。
3.咽鼓管功能检查
可为正常或不良。
4.影像学表现
乳突X片上较大的胆脂瘤可表现为典型的骨质破坏空腔,其边缘大多浓密、整齐。近年来颞骨高分辨CT扫描广泛应用,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边缘整齐硬化,可有“鸡蛋壳”征。
四、中耳炎胆脂瘤后果严重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中耳炎胆脂瘤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长期推挤甚至破坏到了临近的骨质,而中耳周围都是非常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所在,一旦破坏,后果非常严重。所以说胆脂瘤型中耳炎处理的稍有不当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危害表现。
1、首先让人苦恼的是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目前还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由于胆脂瘤直接压迫神经,也有可能是因为胆脂瘤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的影响而破坏周围的骨质,导致验证扩散,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2、胆脂瘤型的中耳炎患者会时常流出脓液;会丧失部分的听力,若是不及时治疗听力会越来越弱,甚至会扩散到而后乳突骨上面,一旦如图收到感染那么就很有可能就要接受切除乳突的手术治疗。
3、慢性中耳炎的危害就非常严重,而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危害自是不用多说,胆脂瘤型中耳炎若是周围骨质受到侵蚀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面神经瘫、脑膜炎甚至有生命危险。
注意事项:
中耳炎患者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慢性中耳炎患者最好不要再进行游泳的可能会伤害到耳朵的体育运动,也尽量不要呆在嘈杂的环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