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出现恶心呕吐怎么办 恶心呕吐病因是什么_

2017-10-0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彭冬寒

一、恶心呕吐症状体征有哪些

  1.呕吐的伴随症状
  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呕吐伴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应考虑食物或药物中毒;呕吐伴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呕吐伴有腹痛者,常见于腹腔脏器炎症、梗阻和破裂;腹痛于呕吐后暂时缓解者,提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及胃肠道梗阻性疾病;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者,常见于胆道疾患、泌尿系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呕吐伴头痛,除考虑颅内高压的疾患外,还应考虑偏头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疾病;呕吐伴眩晕,应考虑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某些药物(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脑神经损伤。
  2.呕吐的方式和特征
  喷射性呕吐多见于颅内炎症、水肿出血、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症粘连等所致颅内压增高,通常不伴有恶心。此外,青光眼和第8对脑神经病变也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不费力,餐后即发生,呕吐物量少,见于精神性呕吐。
  应注意呕吐物的量、性状和气味等。呕吐物量大,且含有腐烂食物提示幽门梗阻伴胃潴留、胃轻瘫及小肠上段梗阻等;呕吐物为咖啡样或血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则提示食管性呕吐(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窒、食管癌等)和见于神经性呕吐;含有胆汁者,常见于频繁剧烈呕吐、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小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及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有时见于妊娠剧吐、晕动症;呕吐物有酸臭味者,或胃内容物有粪臭味提示小肠低位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结肠梗阻而回肓瓣关闭不全或胃结肠瘘等。
  3.呕吐和进食的时相关系
  进食过程或进食后早期发生呕吐,常见于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进食后期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轻瘫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十二指肠壅积;晨时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有时亦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和颅内高压症等。

二、恶心呕吐用药治疗的方法

  由于引起恶心、呕吐的疾病很多,恶心、呕吐仅是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不应盲目应用作用于呕吐中枢的强镇吐药物,否则会贻误病情。只有在明确了导致呕吐的病因之后,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基础上,才能行必要的对症治疗。
  1.胃肠道疾病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至空肠、回肠、结肠及直肠在内的任何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中以食管狭窄、食管癌、贲门失弛缓、贲门癌、胃窦部嗜酸性肉芽肿、胃窦部巨大溃疡或癌肿、十二指肠溃疡或郁积症、多种原因导致的小肠与大肠梗阻或急性胃、小肠或大肠的炎症性病变为最常见的病因。因消化道良性或恶性病变造成的狭窄或梗阻所致的呕吐,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只有经扩张、置入支架或手术治疗,解除狭窄或梗阻之后,呕吐症状才会消失。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未进行扩张或手术治疗之前,可选用钙离子通道拮抗药或硝酸甘油餐前半小时口服或餐前15~30min舌下含化治疗,早期可改善呕吐及梗阻症状;或者试用肉毒杆菌毒素行狭窄局部注射治疗。胃肠道急性炎症性病变引起的呕吐,应积极选用抗生素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补充维生素;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恶心与呕吐则可应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剂;如果呕吐是由胃肠道痉挛所致,则可应用东菪莨碱等抗胆碱能药物。
  2.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
  是导致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之一。恶心、呕吐可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常与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及上腹部饱胀同时出现,随着护肝治疗及适当的休息之后,恶心与呕吐可逐渐消失。呕吐也是胆道梗阻或绞痛常伴随的症状,只有当胆道梗阻或炎症消除之后,呕吐才会停止;急性胰腺炎时常伴随有恶心与呕吐症状,只有随着采用胃肠减压,减少胰液与胰酶的分泌等措施之后,呕吐才会逐步缓解或终止。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及颅脑外伤等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力增高而导致恶心、呕吐。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应用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细胞水肿的药物治疗,脱水治疗后,不仅可改善呕吐的症状,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保护或恢复脑细胞功能的作用。
  4.药物所致的呕吐
  多种药物有引起恶心与呕吐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只要立即停止应用引起呕吐的药物,呕吐症状就会减轻直至消失,因此并不需要应用镇吐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对某些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常采取联合化疗或放疗,或对某些恶性肿瘤采用抗癌药物行介入治疗。但无论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之后,均可引起较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最突出的表现是恶心与呕吐。为了预防或减轻此不良反应,常可应用镇吐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昂丹司琼(奥丹西龙)(商品名:枢复宁)、格拉司琼(商品名:康泉)及昂丹司琼等。必须指出,应用这些作用强的镇吐药物之后,也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或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呕吐
  对此类原因所致的呕吐,心理治疗是关键。首先应消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可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是镇静药与胃肠促动力剂,重者可采用多塞平或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治疗。禁忌应用昂丹司琼(奥丹西龙)等强烈作用的镇吐药。

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后怎么办

  预防护理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理病因
  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很广泛,包括多方面因素,几乎涉及各个系统。
  1.感染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盆腔炎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
  (1)脏器疼痛:胰腺炎、胆石症、肾结石、肠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
  (2)胃肠道梗阻:幽门梗阻(溃疡病、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癌、胰腺癌)、肠粘连、肠套叠、绞窄疝、克罗恩病、肠结核、肠道肿瘤、肠蛔虫、肠扭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输出襻综合征、胃肠动力障碍(糖尿病胃轻瘫、非糖尿病胃轻瘫)、假性肠梗阻(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性肠神经病、肿瘤性肠神经病、淀粉样变等)。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各种内分泌危象、尿毒症等。
  4.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出血、颅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
  5.药物等理化因素
  麻醉剂、洋地黄类、化疗药物、抗生素、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非甾体抗炎药、茶碱、酒精、放射线等。
  6.精神性呕吐
  神经性多食、神经性厌食。
  7.前庭疾病
  晕动症、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炎。
  8.妊娠呕吐
  妊娠剧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9.其他
  心肺疾患(心肌梗死、肺梗死、高血压、急性肺部感染、肺心病)、泌尿系疾患(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毒症)、周期性呕吐、术后恶心呕吐、青光眼等。

四、恶心呕吐疾病病因及诊断

  1.急性感染
  急性胃肠炎有许多病因,常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过敏因素和应激因素作用等,其中急性非伤寒性沙门菌感染是呕吐的常见原因,急性胃肠炎所引起的呕吐常伴有发热,头痛,肌痛,腹痛,腹泻等,另外,恶心呕吐也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前驱症状,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性呕吐,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有:突然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多见于早晨发生,常伴有头晕,头痛,肌肉酸痛,出汗等,该病恢复较快,通常10天左右呕吐停止,但3周后有可能复发。
  2.脏器疼痛所致恶心呕吐
  属反射性呕吐,如急性肠梗阻,胆管结石,输尿管结石,肠扭转,卵巢囊肿扭转等,急性内脏炎症(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憩室炎,腹膜炎,重症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常伴有恶心呕吐,患者多有相应的体征,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变化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有的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胰腺炎)或胆红素升高(胆石症)。
  3.机械性梗阻
  (1)幽门梗阻:急性幽门管或十二指肠壶腹溃疡可使幽门充血水肿,括约肌痉挛引起幽门梗阻,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呕吐常于进食后3~4h发生,呕吐后腹痛缓解,经抗溃疡治疗及控制饮食后,恶心,呕吐症状可消失。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瘢痕引起的幽门梗阻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迟发性呕吐,呕吐物量大,酸臭,可含隔夜食物,上腹部可见扩张的胃型和蠕动波并可闻及振水声。
  胃窦幽门区晚期肿瘤也可引起幽门梗阻,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贫血,消瘦,乏力,上腹疼痛等。
  (2)十二指肠压迫或狭窄:引起十二指肠狭窄的病变有十二指肠癌,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引起腔外压迫的疾病有胰头,胰体癌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这类呕吐的特点是餐后迟发性呕吐,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有时伴有上腹部痉挛性疼痛,呕吐物中常含胆汁,呕吐后腹部症状迅速缓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多发生于近期消瘦,卧床,脊柱前凸患者,前倾位或胸膝位时呕吐可消失,胃肠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部中线右侧呈垂直性锐性截断,胃及近端十二指肠扩张,患者有时需作松解或短路手术。
  (3)肠梗阻:肠腔的肿瘤,结核及克罗恩病等,或肠外粘连压迫均可引起肠道排空障碍,导致肠梗阻,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呕吐反复发作较剧烈,早期呕吐为食物,胃液或胆汁,之后呕吐物呈棕色或浅绿色,晚期呈粪质样,带恶臭味,呕吐后腹痛常无明显减轻,检查可见肠型,压痛明显,可扪及包块,肠鸣音亢进,结合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4.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
  许多内分泌疾病可出现恶心呕吐,如胃轻瘫,结缔组织病性甲亢危象,甲低危象,垂体肾上肾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恶心呕吐可是少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早期的主要症状,低钠血症可以反射性的引起恶心呕吐,另外,恶心呕吐常出现于尿毒症的早期,伴有食欲减退,呃逆,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恶心呕吐的病因。
  5.药物性呕吐
  药物是引起恶心,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一方面可通过刺激CTZ受体(如多巴胺受体),由此产生冲动并传导至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另一方面可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神经兴奋,并发出冲动传入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出现恶心呕吐,如部分化疗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及某些抗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