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输血后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呢_ 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有哪些

2017-10-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齐尔珍

一、输血后有哪些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获得其中的1项以上者确诊为过敏反应。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给予地塞米松入壶,非那根肌注,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并给予补液、升压、吸氧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

  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输血后短期内或输血过程中即发生寒战、发热,发热者体温可达38℃~41℃,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反应持续1~2小时,然后出汗、退烧。发热的高低与输血速度计输入白细胞计数及热源量成正比,有时可在输血后几小时后才反应。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寒战时给予保暖、镇静剂,发热时可用退热药。

  3.输血后紫癜

  均在输血后7天左右发病,发病急剧,有明显的畏寒、高热、荨麻疹;时有头痛、胸痛、呼吸困难。有不同部位的出血、皮肤广泛的淤点与淤斑、齿龈出血、鼻出血、黑便;均伴血小板降低,患者血浆和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IgG,做骨髓细胞血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给予甲强龙静点,免疫球蛋白静点。

  4.移植物抗宿主病

  发热、皮肤潮红、皮疹、严重腹泻、肝脾肿大等。最高体温达40℃,给予甲氨蝶呤静点,环孢素、强的松口服。复查血常规及转氨酶直至正常。

  5.输血性血色病

  临床上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肝功能损害、糖尿病、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性功能减退。临床上输用新鲜红细胞,口服祛铁剂后症状好转。

二、什么是全血

  全血是由静脉采集的血液与一定量抗凝保存液混合的血液,存放在原始容器内2℃~6℃储存,主要是红细胞(约占40%~50%)和血浆(约占50%~60%),可以改善携氧能力和维持渗透压,但血小板、粒细胞很少,凝血因子浓度也低。抗凝保存液由以下成分构成:枸橼酸钠(C),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防止血液凝固;磷酸盐(P),在保存中支持红细胞代谢,保证红细胞在组织中较容易释放氧;葡萄糖(D),维持红细胞膜,以延长保存时间;腺嘌呤(A),提供能源[3]  。

  新鲜采集的血液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保持其所有的性质。当全血的储存时间超过24小时后,其中的Ⅷ因子、白细胞和血小板迅速凋亡。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全血在储存中的各种成分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红细胞氧亲和力的下降和活力逐渐丧失;pH、ATP、2,3-DPG下降;血浆内钾离子上升而钠离子轻度减少;微聚物的形成等。全血体外保存的时限是由储存全血中的红细胞输入受血者体内24小时后至少保留输入的70%复原率来决定的。使用ACD和CPD抗凝保存液保存期限为21天,CPDA为35天。

  新鲜血的定义没有被明确界定。就红细胞而言,用ACD抗凝5天内、CPD抗凝10天内的均为新鲜血。因为红细胞输入体内可立即发挥运氧作用。对血小板来说,2℃~6℃保存6小时之后,有50%的血小板丧失功能,而白细胞也只能保存十几小时。采血后48小时内凝血因子Ⅷ降低到正常的10%~20%,其他因子Ⅶ因子、Ⅸ因子相对稳定一些。

  450mL全血中含63mL抗凝剂,血红蛋白120g/100mL,红细胞压积35%(45%),不含具有功能的血小板,不含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

  由于全血未经消毒,如果血细胞或血浆中存在传染病病原体,未被输血传播传染病常规检测所检出的话可能传播病原体。

三、血浆蛋白制品有哪些

  在药物生产条件下制备的人血浆蛋白质制品,如:白蛋白,浓缩凝血因子制品,免疫球蛋白。对血浆蛋白制品作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以降低病毒传播危险,目前应用的这些方法对于灭活脂质包膜病毒非常有效。非脂质包膜病毒,如甲肝病毒、微小病毒B19,灭活处理效果较差。

  1.人白蛋白溶液

  通过大容量混合人血浆组分分离制备。

  传染病危险:如果生产正常,无传播病毒性传染病的危险

  适应症:①治疗性血浆置换;②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抗利尿水肿;③尚无证据表明在急性血容量补充治疗时,白蛋白优于晶体液。

  禁忌症:不能用作静脉补充营养,不能用于补充主要氨基酸。

  输注:①不需要做交叉配合试验;②不需要滤器。

  注意:输注20%白蛋白有导致血管内容量扩大,引发肺水肿危险。

  2.浓缩凝血因子Ⅷ制品

  由大容量混合血浆制备的部分纯化的凝血因子Ⅷ制品。

  传染病危险:目前的病毒灭活制品未见传播HIV,HTLV和丙肝病毒,这些病毒为脂质包膜病毒;对于非脂质包膜病毒,如甲肝病毒和微小病毒B19,灭活效果差。

  适应症:①血友病A;②中纯度制品含有vW因子,可用于治疗vW病。

  替代制品:①低温沉淀物,新鲜冰冻血浆;②重组DNA技术制备的Ⅷ因子制品。

  3.浓缩Ⅸ因子制品/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PCC)

  含有Ⅱ、Ⅸ、Ⅹ;PCC由血浆去除FⅧ后制成,还含有因子Ⅶ,为减少诱发血栓形成,目前的PCC多加入了肝素或/和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以防止PCC的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过量凝血酶形成。

  传染病危险:同因子Ⅷ制品。

  适应症:①血友病B;②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需要手术者,使用PCC;③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活动性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禁忌症:①PCC不适用于有血栓倾向的患者;②维生素K缺乏症首先应是补充维生素K;③DIC缺乏多种凝血因子,而PCC不含全部凝血因子,且部分因子已活化,可能加重DIC,不建议PCC用于DIC治疗;④严重肝病缺乏不仅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且由于肝病和肝肾综合征还可能缺乏AT,而PCC中部分因子已活化,输注PCC后会出现血栓栓塞,故不建议输注PCC。

  输注:同因子Ⅷ制品。

  替代品:血浆。

  4.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纤维蛋白原由冷沉淀或血浆制备,纯度>70%。一般1g纤维蛋白原可以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0.25~0.5g/L,通常首剂0.01kg/L,将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至1.25g/L以上即可达到止血。

  适应症:①先天性无纤维蛋白原症或纤维蛋白原异常;②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如严重肝病)或消耗过多(如DIC、病理产科等);③原发性纤溶亢进致出血,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5.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浓缩的人血浆IgG抗体溶液,经处理使制品安全并适用于作静脉注射。

  适应症: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一些其他免疫性疾病;②免疫缺陷状态;③低丙种球蛋白血症;④HIV相关疾病。

  禁忌症: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患者,可因过敏而导致休克和死亡。

四、ABO血型与输血有什么关系

  一、ABO血型与输血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呢?因为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二、输血方式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基于上述原理,近年来输全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