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需要要抛光喷砂吗 日常洗牙常识_
2017-09-24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齐尔珍
一、洗牙后为什么需要抛光喷砂呢
什么是喷砂?
喷砂洗牙利用高气压将水和生物海盐混合后在距离牙面3mm的位置喷射以达到清洁效果,在去掉烟斑、茶渍、咖啡及其他饮品造成的色素沉着和牙齿软垢的同时,还可抛光牙齿,恢复牙齿的自然光泽。而且,其中的生物海盐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更能有效地消除牙龈炎症,是目前最好最舒适的洗牙方法。本来牙齿就是不光滑的,之前之所以光滑是因为您的牙齿表面粘敷了杂物品,现在清洗干净了,恢复了您本来的牙齿面目。
什么是抛光?
抛光是洗牙的步骤之一,它是在超声波洗牙或喷砂洗牙后通过慢速橡皮轮使用抛光膏研磨牙齿表面,使牙齿表面更光滑,减少脏东西在牙齿表面的附着,而且口感更好。洗完牙后抛光牙面,会使牙齿光滑,才能达到延缓色素沉着的目的。光洗牙不抛光,牙齿会很快沉着色素。 牙齿抛光可以更好的保护洗牙的效果,更好维护你的口腔健康。
牙齿在经过清洁后,牙齿表面并不光滑,常常会有遗留的色素和肉眼难辨别的细小牙石,在唾液中钙盐成分的催化下,牙石反而会比以前更快沉积,必须用磨光器抛光牙面,使牙齿光亮,才能达到延缓色素沉着的目的。而不正规的牙科诊所通常只是做了前期的洗牙工作,而省去了抛光牙面的步骤。如果牙齿上只有一些轻微的色素,如烟斑、茶渍等,那么最好采用喷沙洗牙,用快速喷出的细盐微粒来达到清洗牙齿的目的。盐粒进入口腔后会很快融化,不会对牙齿产生磨损,能够有效地清除牙齿的色素和小结石,对牙周的刺激较小,还可起到抑制菌斑再附着的作用。
二、定期洗牙的好处有什么呢
有人担心,洗牙会对牙齿有伤害。其实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或口腔科去洗牙,不会对牙齿有什么损害,反而对坚固牙齿和口腔保健大有好处。牙结石与其附着的牙齿间存在着界面,当超声波震动通过机头传递到牙齿时,牙石发生震动脱落,对牙齿无碍。喷砂洁牙用的钠盐比牙釉质的硬度小得多,所以,反复多次的喷砂洁牙也不会对牙釉质造成损害。但不当的操作会造成牙体损伤,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有人洗牙后,牙缝感觉比以前大了,这是因为他们的牙石较多,治疗前感觉不到有牙缝,因为肿胀的牙龈和牙石把牙缝充满,当去除牙石后,牙龈肿胀消退,本来存在的牙缝就暴露出来了,绝不是因为洗牙造成的牙缝变大。
还有的人洗牙后,牙齿对冷热酸甜过敏的现象相当明显。这是因为洗牙前已存在的牙石附着在牙齿颈部与牙龈交界处,对冷热酸甜起到了阻挡和缓和作用,当牙石去除干净后,牙齿颈部暴露,牙齿遇到刺激后就出现了敏感症状。故洗牙后的不长时间内,应该注意避免食用过冷、过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通常,口腔卫生习惯较好的人,大约一年需要彻底清洁一次,口腔卫生较差,半年就需要洁牙了;有牙周病的人,在牙周病未受控制阶段,三个月洗牙一次对控制病情有帮助。这都不是绝对的,最好咨询您的牙科医生。在此,需要特别奉劝各位爱牙人士,不要贪便宜到街边没有严格消毒管理的小诊所去洗牙,以免因小失大。
三、洗牙可以美白牙齿
严格地说,洗牙不属于牙齿美容。洗牙就像定期为汽车做保养一样,是对口腔牙齿、牙龈的健康维护过程。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虑:我每天认真刷牙还需要洗牙吗?答案是肯定的。刷牙和洗牙不能相互代替。牙缝处很难清洁彻底,是最易嵌塞食物和菌斑的地方。且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数小时内也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如果牙齿表面有牙菌斑、牙结石,没有及时消除,易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影响消化功能及全身健康。洗牙是利用超声洁治等手段及时清洁口腔内的牙菌斑、牙结石,是预防牙周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半年到一年时间洗牙一次。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洗牙的主要目的是清洁。当然洁净的牙齿看起来要更白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洗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咖啡渍、茶渍和烟渍以及日积月累的牙结石,但是无法改善牙齿内部的色素沉着,比如四环素牙、氟斑牙等。
四、洗牙补牙不当容易感染病毒
二十一世纪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疾病多发阶段,而艾滋病更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为提高对艾滋病的防控意识,世界卫生组织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然而防控疾病不能仅仅要依靠医疗救助,更多的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只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才能够防患于未然。为此,生活家编辑为你收集了各类资讯,助您身体健康远离疾病。
口腔诊疗包括口腔修复、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等多种诊疗操作
口腔诊疗包括口腔修复、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等多种诊疗操作,特别是随着美容事业的发展,其服务范围更广,与之相应的是患者间的交叉感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由于口腔诊疗一般都会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和皮肤损伤,80%~90%的患者在洗牙或补牙时会出现牙龈出血等问题。这意味着,如果前一个洗牙、补牙患者患有 乙肝等传染性疾病,而他治疗所用的机头、器具没有经过彻底的消毒处理,或使医生的手被污染了,那么乙肝病毒等就可能通过机头、器具、医生的手等传播给下一 个患者。
特别是补牙所使用的高速涡轮机在操作完毕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血液、唾液吸进机头腔隙中。如果消毒不够严格,当高 速涡轮机探头伸入下一个患者的嘴里时,腔隙中没被清除干净的唾液和血污就会直接喷入患者口中。我国辽宁省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就是在非洲工作期间接受口 腔治疗时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而乙肝病毒传染的可能性更大。乙肝病毒比较顽固,在30℃的血清中能存活6个月,在130℃以上的高温环 境中10分钟才能杀灭它。此外,注射乙肝疫苗不等于和乙肝病毒“绝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产生乙肝抗体,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还有 10%~20%。
当然,口腔感染的对象不仅仅是口腔科患者,对于长期从事口腔诊疗、面对面近距离操作的医务人员,由于经常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密切接触,因而他们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更多。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其次是飞沫传播。口腔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可能被诊疗的锐器刺伤,如果患者的血液、唾液中含有病原体,就 可能经伤口感染医务人员。此外,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相距不到50厘米,双方口腔中喷出的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直接进入对方呼吸道,也会增加交叉感 染的风险。
患者到牙科诊所就诊“四注意”
很多患者为了图方便或是图便宜,就在街上随便找个牙科诊所进行治疗,殊不知,这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几乎所有牙科诊所都存在患者间血液、唾液交叉感染等 问题,如果不能做到“一人一机”、“一人一手套”、“一人一盘的高温消毒器械”等消毒措施,没有为患者配备干净的牙科材料,更没有在为一个患者治疗后对公 共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等,那么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将大幅度提升。
基于此,患者在进行口腔诊疗时,一定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医生的资格、整个牙科诊所的消毒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看看自己所处牙科诊所或医院的诊疗环境是否干净,医疗废物等是否妥善处理。
其次,看清楚医生或护士为你拿出的准备使用的医疗器械等是否有完整的包装,包装上需要显示出化学指示卡。如果是经过高温消毒杀菌的医疗器械,包装上化学指示卡的颜色均为黑色。
第三,注意观察医护人员的行为和对手套的使用,比如他们是否戴着手套还到处乱摸,或是接诊完上一个患者后没有及时清洗双手和更换手套就直接为下一个患者诊治。
第四,观察诊疗室内是否放有空气消毒设施,因为病毒性疾病主要是通过悬浮微粒这一途径传播,而口腔诊疗过程中,车针或磨石高速运转时产生的含有细菌的悬浮微粒在大约一平方米的范围内活动。
通常,一次口腔诊疗完成后,治疗台、器具表面、座椅扶手等都可能受到了细菌污染,因而,医生在为下一个患者进行口腔诊疗前,必须对整个诊疗环境进行系统的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