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体温低,如何预防基础体温低
2016-05-2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夔芷蕾
一、基础体温低的原因
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度以下。如果体温下跌在32℃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相反情况, 温度太高的是hyperthermia(过高热症)。
关于人的体温,有两个相反的因素相互作用。低温,大风,和湿的内衣使人寒冷。只有运动和颤抖可以使身体产生热量。衣服,避风所,和脂肪层可以防止热量散发,但不会生成热量。
出汗通过蒸发而降低体温。寒冷时的颤抖通过增加肌肉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热量。颤抖最多能增加达500%的体表热量生成,但只能在几个小时内有效,因为最终会导致肌肉的葡萄糖过度减少和疲劳。
在寒冷且大风的山上,体力透支的运动后,天黑降温,穿着湿的内衣,如果是全棉内衣且服装不够保暖,又没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运动,此时制热和保温的因素长时间小于散热的因素,就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户外遭遇的低体温症(hypothermia,也译成低温症,失温症),通俗的讲可以说是逐渐地或突发地(落水)冻死的过程。与冻伤的区别是:在寒冷的野外如果仍有移动能力,在移到安全处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冻伤。在寒冷的野外失去移动能力时,会遭遇低体温症,最坏的最后结果是冻死。
二、基础体温低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低体温对身体的影响
既然高体温对身体有如此种种好处,与它对立的低体温自然也会对身体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则多半是负面的。
容易产生轻度疾病
具有调节体温机能的脑下视丘,同时也是控制自律神经及激素的中枢。因此,低体温会影响自律神经功能以及激素平衡,进而引起肩膀僵硬、头痛、晕眩、手脚冰冷等症状。另外,体温偏低与月经不调、经前症候群等妇科病也有关联。
内脏功能低下
体温降低,包括消化酵素在内的有助于内脏活动的各种酵素机能都相应降低。体温每下降1℃,酵素的活力便会降低50%,因此人容易感到疲倦,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便秘、胃胀气、尿量减少等,都会频频出现。
免疫力降低
侵入人体的细菌及病毒要由体内的白血球来对抗,但每当体温降低1℃,白血球所提供的免疫力便会减少37%,因此体温较低的人,在季节交换时比较容易感冒。
基础代谢率下降
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就会增加12%。而低体温则让你不易消耗热量,也会让细胞的新陈代谢率衰退、肌肤变差。
血液循环变差
低体温的人,手脚的末梢血管会紧缩,血液自然不易流通。更会因心脏输送血液的力量减弱,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差。另外,也可能因自律神经发挥的功能降低,导致血管收缩能力受到影响,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碍?
三、如何预防基础体温低
1、注意着装保暖
穿防寒服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2、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经常活动按摩
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4、及时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专家提醒:绝对不要饮酒来御寒。
四、如何救治基础体温低的人
判断低体温症的症状。立即求救,同时正确自救:
1. 首先要确保病人身体必须是干燥的。并且一定要脱掉病人湿了的内衣。
2. 降低热散失。方法有,给患者换上干的衣服,并且多加外衣,到避风所。
3. 食物和饮料。最好是温热含糖的饮料,不可以使用含有酒精,*和尼古丁。
4. 外部取热。烤火,在睡袋中与一个健康人相拥。
5. 安置温热水袋在伤者腋窝和腿之间。
6. 不可以直接加热。
7. 不可以按摩或摩擦病人的身体。
8. 不可以尝试使手臂与腿变暖, 那会使冷的血流回心肺和脑部, 导致核心体温进一步下降, 这是致命的。
9. 病人如果身体是冰冷的,那一定还没有死亡。
10. 准备做长达几个小时的人工呼吸。
11. 医院专业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