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脓肿的ct表现 检查脾脓肿的方法有几种
2018-10-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邬紫山
一、脾脓肿的影像学表现知识
X线检查:可见左上腹肿块,左隔升高,活动受限,常伴发胸膜反应和胸腔积液以及左肺盘状肺不张,如在脾区发现气一液平面,则具有诊断意义。
超声检查:脾轻至中度增大。初期病灶呈不均匀低回声至中等回声区,边界不清楚。中期坏死液化后脓肿表现为无回声区,周边有较强回声带环绕,无回声区内可具光团、光带、光点回声。抗感染治疗后,无回声区范围可明显缩小。
CT检查: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单发或多发,CT值差别较大,一般<30HU,境界清楚。增强后脓肿壁发生环状增强,有时脓肿内密度不均或有气体存在。
MRI检查:典型脾脓肿的脓腔表现为圆形长T。低信号和长T:高信号。Gd—DTPA增强后脓肿壁呈环形强化,壁厚、均匀一致,边界清楚,有时可见多房状强化。如果在脓腔内见到低信号气体影或不同信号强度的分层现象,是脾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二、脾脓肿的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常有显著增加,出现核左移,当合并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还可减少。脾脏严重感染时骨髓可产生幼稚细胞和网织细胞增多。对临床疑有脾脓肿,可考虑在B超或CT引导下行包块穿刺,脾脓肿者可抽得陈旧性积血或脓液。穿刺液应做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进一步的抗生素应用。
2.其他辅助检查
(1)B超 显示脾脏增大,脾内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边缘不平整,腔壁较厚。无回声区边缘回声较强、模糊,内有散在小点状回声影,可见液平,偶尔有气体回声;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约60%病灶在脾上极,可伴有左侧胸腔反应性积液。
(2)胸腹X线平片检查 膈肌抬高并有运动受限、脾脏阴影扩大、左胸腔积液以及肺不张等。钡餐造影示胃及横结肠向右前方移位,胃大弯有受压残缺现象。
(3)CT检查 发现脾脏外形向外膨隆,脾内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脓肿内可见液平面或气体,脓肿壁与脾实质相等。增强扫描时脓肿壁可增强,但脓肿内容物不增强。脾脏内可见散在的钙化斑。
(4)动脉造影 脾脏增大,动脉相时脾内有一无血管的膨胀性肿块,边缘粗糙,膨胀使血管移位、变直和分开。毛细血管期,脓肿呈现边缘不规则而模糊的充盈缺损,脓肿周围无染色及血管增加,无包绕血管或血管湖,脾静脉正常。
(5)放射性核素脾脏扫描 单发性较大脓肿表现为大片放射性缺损区,多发小脓肿,呈放射性核素不均匀摄取图像。
三、脾脓肿要如何治疗好
脾脓肿的治疗应包括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两个方面。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应用广谱、高效、敏感的抗生素以及全身支持治疗。一般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联合用药,并应注意真菌感染问题。如有细菌学培养结果,则及时调整用药。脾脓肿的局部治疗原则上脾脏如能切除,自应设法切除之,如因脾周围有过多的致密粘连而切除不易,也可以考虑脓肿的切开引流。通常此等病例大概先作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进行探查,将会发现脾脏周围有程度不等的粘连。也可作上腹部的横切口,以减少术后创口崩裂的危险。粘连能分离者应分离之,然后将整个脾脏予以切除。如粘连过于致密不易分离,脾脏切除困难,或者病人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则可以在粘连最多之处(一般即是脓肿最表浅部位)进行穿刺,一旦抽得脓液便可在该处切开引流,将引流物从另一腹壁戳口直接引出体外,而原切口则可以一期缝合。应该再强调:脾脓肿以脾切除为上策,切开引流只有在不得已时偶尔为之。
对部分单发脓肿,估计脓液较为稀薄的,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并每天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冲洗,待症状、体征消失,脓腔闭合后,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治疗失败,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预后
脾脓肿预后较差,以往的资料显示总病死率可高达40%~50%,相当部分是由于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所致。Linos(1983)总结一组19例脾脓肿患者,仅1/3在术前获得诊断,患者常病情重笃,手术死亡率(术后1个月死亡率)为17%。Cadacz(1985)报道脾脓肿患者总病死率为39.3%,脾切除组病死率为28.2%。死亡原因主要是脾脏以外的脓肿或脓肿并发症。患者年龄和脾脓肿的数量也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60岁组患者病死率高达80%,20岁组则为22.2%。多发性或全身败血症性脾脓肿病死率可达87%,而单发性脾脓肿病死率为14%。细菌种类和病死率似无关系。此外,患者合并糖尿病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脾脓肿的治愈率有所提高,若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降至7%以下。
四、脾脓肿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脾脏的化脓性感染一般都是继发性的,但其原发病灶大多不明显,因为脾脓肿本身的症状可在原发感染消失后几周乃至几个月后才出现,故患者对过去的前驱感染往往不复记起,脾脓肿的常见感染原发病因有:
①最常见的是由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运播散至脾,约占病例总数的75%~90%,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心内膜炎和产褥热,是脾脓肿最常见的前驱病,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化脓性感染都可能作为脾脓肿的前驱病灶,播散一般经由动脉,但腹腔内的感染也可经由门静脉进入脾脏。
②脾脏的损伤或梗死,约占脾脓肿的10%~25%,即使较小的外伤也可形成脾脏血肿,并因继发感染而导致脾脓肿,脾脏梗死可因脾动脉结扎,栓塞后引起,病理性血红蛋白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或镰形红细胞性疾病)也可发生脾脏梗死,而梗死的脾脏更是细菌沉着或繁殖的理想病灶。
③邻近脏器感染也可以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脓肿,但临床较少见,占脾脓肿发病原因的10%以下,肾周脓肿,膈下脓肿,急性胰腺炎,胃与结肠的肿瘤等均有可能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脾脓肿。
④免疫抑制或缺陷如危重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脾脏的感染与脓肿,此外,脾囊肿可继发感染而转变为脾脓肿。
脾脓肿通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沙门菌引起,在广泛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其致病菌谱也有些改变,目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厌氧菌感染也较为常见,阿米巴脾脓肿则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