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肛裂的治疗方法都是什么 急性肛裂的并发症分析
2018-04-2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蔚幻珊
一、急性肛裂的治疗方法都是什么
1、药物坐浴
用独特的安氏药物熏洗剂先熏后洗。对于轻度的肛裂有缓解括约肌痉挛,止痛止血的作用。其次再配合这安氏中药口服等从内外调理,能够有效的和治疗肛裂。
2、封闭疗法
适用于早期单纯性肛裂,可采用长效麻药,对肛裂行局部注射,药液注入肛裂基底部和周围组织内,手指轻轻按摩。
3、扩肛疗法
早在1829年Recamier报告用肛门扩张治疗肛裂,要求在局麻下,以手指撕裂紧束的栉膜带,使痉挛的括约肌松弛,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治愈肛裂的目的。
4、肛裂切除术
这种肛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局麻下,以肛裂裂口为中心,内至齿线,外至肛缘外约2cm,将肛裂及其病理组织一并切除,同时切断栉膜带。在内括约肌下侧缘下方,用弯止血钳刺入,沿其肌层的外侧,从内括约肌上端穿出,将内括约肌拉出肛门外,从中切断,下端需用刀切开外括约肌皮下层一部分,使创口的创底与创缘平坦开放,保证引流通畅。保持创口开放,每日换药。
5、扩肛术
这种肛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在腰麻下,病人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医生双手戴无菌手套,并将双手食指和中指涂上润滑剂,先用右手食指插入其肛门内,再插入左手食指,两手碗部交叉,两手食指掌侧向外侧扩张肛管。然后逐渐伸入二中指,持续扩张肛管3~5分钟,使括约肌松弛,解除痉挛。操作中注意不要用暴力或快速扩张肛管,以免造成粘膜和皮肤撕裂。病人术后每天便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肛内注入九华膏。
二、急性肛裂的病因分析
1、损伤是形成肛裂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早在1908年Ball就已指出:过度扩张肛门,撕裂肛瓣,向下延伸的线样创口而成肛裂。如干硬粪块、扩肛手术、指诊、窥器插肛、分娩、食入异物、鸡骨、鱼刺等均可损伤肛管。1854年Allingham就提出先天性肛门狭窄是形成肛裂的重要原因。1923年Penington认为有些先天性肛门狭窄与盆内器官或组织发育不全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直肠下端及括约肌先天性发育不全和卷缩的结果。外伤和手术造成的肛门狭窄,过度扩张肛门时容易撕裂肛管皮肤,继发感染形成溃疡而致肛裂。
2、感染是肛裂的主要病因。
一是上述各种损伤后未及时治疗而继发感染,二是肛窦炎症的原发感染。1932年Rankin等提出肛窦感染可致肛裂,是静脉曲张性溃疡,因肛管皮下静脉呈曲张状态,肛窦炎可导致静脉炎,静脉炎可导致皮肤病变。失去对创伤的抵抗力而致肛裂。Cantoar也认为肛窦炎是肛裂的原因。1943年Whiney提出肛腺感染后形成小脓肿向肛管内破溃形成肛裂。即肛窦炎及肛腺感染未能向外扩散而限局,沿肛门移行皮肤及皮下向下扩散生成小脓肿而致浅部皮肤坏死破裂后形成肛裂。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刺激,浅部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组织增生形成哨兵痔(裂痔)。也有因为裂口下端有炎性物质积存,肿胀突出,裂痔最终化脓破溃,形成皮下瘘(裂瘘),而成为有并发症的慢性肛裂。这与全身皮肤和黏膜一样,没有细菌感染就不会形成溃疡。所以感染是肛裂的主要病因。
三、急性肛裂的诊断办法
(一)诊断检查:
检查时用双手牵开肛门,可见肛管下缘有一梭形裂口,下端轻触即痛,故不能进行指诊和窥肛,如有必要,可在麻醉下(手术前)进行,所见如前分类之描记。如进行研究治法需要,可做压力测定和肛管直径测量,但很痛苦,故不做为常规检查。
肛裂的肛管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前者为(127.5±42.2)kPa[(130±43)cmH20],而后者仅为(86.3±33.3)kPa[(88±34)cmH20],肛管收缩波明显增强,前者出现率达80%.而后者仅为5%。侧卧位进行肛管直径测量,即将锥体状肛管直径测量器涂油后,对准肛门,轻慢推入,直到不能再推入为止,从刻度上读出数据。据王秋霖对陈旧性肛裂在术前未麻醉下测量结果,最小直径为1.5cm,最大直径为2.2cm,平均值为1.95cm,标准差为0.19cm。
(二)分期诊断:肛裂的分期是根据局部病变为准则。一般分期有三期分类法和二期分类法两种。临床上以第二种分类诊断较为常用。
四、急性肛裂的并发症
不论是原发感染还是损伤后继发感染,如未经适当治疗,最后都会形成慢性溃疡而久不愈合。1982年埃及Shafik提出在固有肛管残留肛窦上皮,当肛管浅表皮肤损伤时未暴露其下方的肛窦上皮,即初期新鲜肛裂很快自愈。肛管皮肤一旦深部裂伤暴露出肛窦上皮继发感染,由于此种上皮组织分化较差,埋在皮下,犹如“死骨”一样阻止创口愈合。然而也有少数慢性肛裂,由于严重感染破坏了残留的上皮,有时也可自愈。但是1986年Dohrenbuach等曾重复Shafik的观察,发现所谓的残留上皮其实是肛腺组织,故此假说不能成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每天排出于硬粪块刺激创面疼痛,引起内括约肌反射性过度收缩而致痉挛和高肛压;反复感染炎症刺激使内括约肌纤维化,失去舒缩能力加重肛裂而不能愈合。肛裂患者的肛管压力高达(127.5±42.2)kPa[(130±43)cmH2O,而正常人仅为(86.3±33.3)kPa[(88±34)cmH2O]。1991年王秋霖等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肛裂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成年人对照组(P<0.01)。1996年Schouten等研究表明平均肛管最大静息压(MARP)肛裂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07±16.97)mmHg和(68.78±24.48)mmHg]。由于内括约肌的痉挛和高肛压可导致肛管皮肤区缺血,而形成缺血性溃疡,故临床已证明切断内括约肌可治愈肛裂,这一点已被公认。
近年来有人提出内括约肌痉挛导致发生肛裂,否认损伤和感染是病因。但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持续痉挛可致顽固性便秘,却很少因为缺血而发生肛裂。另外,否认炎症刺激和疼痛引起内括约肌的反射性痉挛,但临床上患者排便时引起的周期性疼痛的现象将无法解释。有些肛裂经非手术疗法软化粪便、消炎止痛、熏洗坐浴、栓剂塞肛而治愈,但内括约肌痉挛病因仍存在,怎么解释呢?有些患者是因为急性期失治或治疗不当而致慢性肛裂。
因为天天排便持续感染才并发肛窦炎、肛乳头炎、裂痔和裂瘘。排便刺激肛裂引起周期性疼痛,导致内括肌痉挛而成为缺血性溃疡。慢性肛裂是缺血性溃疡,是损伤感染的后果。所以不能否定损伤和感染是肛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