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二期膜性肾病的食谱 怎样治疗膜性肾病效果好

2018-04-2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王雅绿

一、二期膜性肾病的食谱是什么

  玉米须粥

  玉米须30克,车前叶30克,葱白一根,粳米100克。将洗干净的车前叶切碎后放入砂锅,然后放进玉米须和葱白,加适量水用小火煎60分钟,去渣,再加入洗好的米,添些水熬粥,过40~50分钟即可出锅。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7日为一个疗程。

  黑米黄豆粥

  制作方法:将千黄豆漫泡在清水中至黄豆泡软(漫泡期间要换水2-3次);把黑米放清水里,轻轻过一遍(黑米的营养主要在米的表层);净锅置火上,放清水和黑米,烧沸后改用小火熬约20 分钟;再把泡好的黄豆放在锅内,继续用小火慢慢煮至米烂粥熟时。放入糖调匀,出锅盛在碗里即可。

  芡实白果粥

  制作方法:芡实30克,白果10克糯米30克。将白果去壳,与芡实、糯米共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对肾病属脾虚湿盛而见小便淋浊,尿中大量蛋白排出者,可长期服用。

二、膜性肾病治疗办法

  1.非免疫治疗

  针对尿蛋白定量<3.5g/天,血浆白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肾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

  (1)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25/70mmHg以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2)抗凝治疗针对膜性肾病患者静脉血栓的高发生率,可预防性地给予抗凝治疗。存在高危因素(尿蛋白持续>8g/天,血浆自蛋白<20g/L,应用利尿剂或长期卧床等)的患者应积极抗凝治疗。药物首选低分子肝素注射剂,如患者长期低蛋白血症,可考虑切换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但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3)低蛋白饮食大量蛋白尿患者饮食中蛋白质摄入宜限制在0.8g/(kg·d),同时给予充分的热量,总热量一般应保证146.54kJ(35kcal)/(kg·d)。

  (4)其他包括治疗水肿、高脂血症等。

  2.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取决于其蛋白尿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肾功能的状态。一般认为蛋白尿>3.5g/天伴肾功能减退,或蛋白尿>8g/天的高危患者应予以免疫治疗。

  膜性肾病免疫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评价,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总体认为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无效,激素+环磷酰胺(CTX)或环孢素A(CsA)治疗,能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对于疗效的判断不一定追求达到完全缓解(尿蛋白量≤0.3g/天),部分缓解(尿蛋白≤3.5g/天或尿蛋白下降>50%,血清白蛋白>30g/L)同样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三、膜性肾病的诊断措施

  诊断上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病理改变。肾活检病理改变如下:

  1.光镜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病变是膜性肾病的特征性改变。肾小球无增生性和炎症渗出性病变;晚期可出现系膜区增宽、节段性细胞增生;也可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塌陷、废弃,甚至整个肾小球毁损。

  2.免疫病理

  IgG呈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分布,多数患者可伴有C3沉积,少数病例尚可见IgM和IgA沉积。

  3.电镜

  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基底膜上皮侧见电子致密物沉积。I期:上皮侧电子致密物较小,呈散在性分布,基底膜结构完整。II期,上皮侧致密物增多,基底膜样物质增生,向上皮侧突起起形成钉突。III期:基底膜样物质进一步包绕电子致密物至膜内,基底膜明显增厚,出现不规则分层。IV期:基底膜内电子致密物开始吸收,出现电子透亮区,基底膜呈虫蚀样改变。如果在系膜区和内皮下见电子致密物,应注意继发性病因的存在。

四、膜性肾病的病因表现

  病因

  膜性肾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

  1.特发性膜性肾病

  大多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相关,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与足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继而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形成C5b-9膜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产生蛋白尿。

  2.继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于很多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乙肝病毒感染,以及药物、毒物、肿瘤或环境因素等,引起继发性膜性肾病的药物主要有一些金制剂、汞、青霉胺、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临床表现

  1.年龄

  以40岁以上多见,起病往往较隐匿。

  2.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3.镜下血尿

  可伴少量镜下血尿。

  4.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伤

  部分病人伴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伤。

  5.体征

  双下肢或颜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漏出液;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