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手足口病症状,怎样预防小孩手足口病

2016-06-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沈秋灵

一、小孩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作为小孩中病发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比较高发的人群在学龄前的小朋友中,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患者在发病的时候身体是上会出现很多的皮疹,非常痒,而且以手、脚、嘴巴、臀部等部位多见,当家长在发现孩子患有手足口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治疗并且做好隔离措施。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什么是手足口病,却不知道小孩手足口病症状都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手足口病的患病症状都有什么。只有了解了疾病的症状表现才能在患病的时候第一时间发现。

  手足口病实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其特征与肠道病毒感染相同。

  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

  小孩手足口病症状还有很多,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以上就是关于小孩手足口病症状表现的相关介绍 ,当您发现自己的宝宝有以上症状的时候就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了,必须及时入院治疗,否则该疾病给宝宝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严重的还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另外就是手足口病多发季节,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外出,以免感染疾病。

二、怎样预防小孩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孩手足口病怎么治好

  1、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2、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

  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若伴有发热,可适时合理的选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酚。

  5、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四、留守儿童应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

  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多为重症

  年龄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体存在少、未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等,是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的主要原因。

  手足口病虽有出现于手、脚、口腔部位的皮疹、发热等症状,但千万不能认为手上起水泡就是手足口病。其实,儿童出疹性疾病还是比较多的,像麻疹、水痘、口炎都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轻症多,重症少,死亡更少,即使发病也不用恐惧。轻症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皮疹,皮疹为斑丘疹等,60%以上的孩子都会出现发烧,这种发烧可以在皮疹出现之前,也可能是同时出现。一般发烧3~5天就退了,疹子5天也会消失,通常7天内就能自愈,轻症不需住院,家长在家中护理即可。

  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早期识别重症患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呼吸等情况,是否出现高烧不退、频繁呕吐现象,这是重症的早期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肢体抖动或惊跳,甚至有时孩子在睡着时,突然出现惊跳而惊醒,这种情况要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传染本病。主要经粪便、口腔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在发病的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物品(如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农村留守儿童成为防治的薄弱群体

  王主任介绍,绝大部分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循环障碍,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而重症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危重时,出现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该病始发于每年春季,4-5月病例明显增多,5-7月发病形成高峰。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无人看管或只有老人照顾,成为手足口病防治的薄弱群体。个人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应注意家里的环境卫生,物品表面、用具、洁具、扫地和拖地的用具,进行消毒及冲洗。如果接触过患儿,可用消毒液消毒。家长在疾病高发季节应慎重带5岁以下的幼儿到超市、游乐场等人群密集处游玩,避免感染病毒。

  临床有反复、多次被不同病毒感染

  中医定论的重型病例如“毒热动风证”的症状为: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颤抖甚至昏迷等,采用解毒清热、熄风定惊疗法。

  基本方药为“羚羊钩藤汤加减”,成分: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安宫牛黄、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而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的症状为: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等,采用回阳救逆疗法。

  基本方药是“参附汤加味”,成分: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反复、被不同病毒多次感染,强调的是,只要孩子出现发热、出疹,就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幼儿园和学校每日应晨检,督促孩子正确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做好清洗消毒工作,注意保持教室、食堂干净清洁,教室、宿舍经常开窗通风;手足口病为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时,要立即采取送诊、轻症居家观察等措施,并及时上报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