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怎么办,脂溢性脱发的分类
2016-06-3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卞谷南
一、脂溢性脱发临床表现
脂溢性脱发以男性多见,且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经临床证实,脂溢性脱发可能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主要是雄性激素)、精神状态、遗传以及某些药物 因素有关。
脂溢性脱发主要发生于男性青年,但近些年来女性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头皮搔痒炎症,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脱发一般先从两额角、前额和头顶中间开始,继而弥漫于整个头顶,但头部四周的头发却不怎么掉。症状严重者脱发区变得油光发亮,剩余的头发变得细软枯黄。患者一般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出现持续性的脱发,严重者到三十多岁,一般到四十多岁就基本脱光,严重影响美容。脱发的发展进程是越来越严重,开始时每天可见许多头发落在枕巾和发梳上,到后来只要轻轻一拔就可以拔下一大把,洗头时满脸盆都是脱发,浴室的出水口铺满厚厚一层的脱发,叫人心疼万分,又不胜惶恐。
二、脂溢性脱发的分类
(1)急性脂溢性脱发
头皮油质增多、痒,有头屑或丘疹,毛发在短时间内成撮脱落甚至全部脱光,头皮可有小丘疹,多发生在青春期,以男性较多见,治愈后易复发。
(2)慢性脂溢性脱发
头皮油腻发亮,呈涂油状,有大量灰白色糠皮状头屑,头发干燥,缺乏光泽,瘙痒较重,男性头发从前额两侧及头顶部慢慢脱落,几年或十几年后形成秃顶,但不易形成全秃,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以男性多见,而女性则是表现为头发稀少干枯,毛发也是慢慢的、散在的脱落,露出头皮,但很少有形成秃顶的可能。
另外,传统中医认为脱发是由肾血亏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引起。但这种看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脱发缺乏明确的分类和细致的病理分析。应看到各种不同类型脱发的病因是不一样的,很难全都归因于肾虚,尤其是脂溢性脱发。
三、脂溢性脱发的原因是什么
(1)雄性激素
现代医学证实,脂溢性脱发者,其雄性激素大都较多,这主要是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头皮经转化作用形成毒性物质刺激毛囊,毛囊能量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致使头发脱落。
(2)遗传因素
脂溢性脱发的遗传基因在男子呈显性遗传,致病因子可由上一代直接遗传给下一代,故男性脂秃患者多见。
男性只要有一个脱发的基因,即会造成脱发,而女性因脱发基因是隐性的原故,因此不会有脱发的外观出现,除非同时有两个脱发基因。即使有两个脱发基因,对女性一般来讲也只会变的毛发稀疏,也不会变成大脱发或只留下边缘头发而中间秃光的情形。
(3)年龄因素
年龄随着男子年龄的增长,脂脱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脂秃常发于17-20岁的男青年,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虽然发病率减少,但症状加重,最后变成秃头。
(4)精神因素
从事紧张复杂脑力劳动的人,精神压力大且大脑消耗能量极大,刺激机体自主神经和激素适应性的作出调整,以维持正常的体温、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生理平衡,分泌较多的雄性激素,使人的分析力、判断力增强,机敏而有智慧,同时使人的性情变得较为急躁,皮脂腺分泌旺盛。头皮上的皮脂腺同其它部位相比是最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分泌就更多,从而为头皮上嗜脂性真菌及头螨等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头皮上的嗜脂性真菌在皮脂腺分泌量大的前提下大量繁殖,成灾的嗜脂性真菌从毛囊中获取营养并把代谢产物排放在那里,刺激毛囊和头皮出现慢性炎症-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发根部细菌生长繁殖产生一种溶解酶,将发根溶解成残缺不全,发根松动,毛囊逐渐萎缩,生发功能逐渐减退,头发逐渐减少直至光秃。
四、防脱发需要双管齐下
食膳疗法---将中药菟丝子、茯苓、石莲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开后加适量水, 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许食盐食之。每日1~2次,可连服10~15日。此粥滋补肾阴健脾,适用于脾肾阴虚的脱发者。
中药外用---用中药菊花、蔓荆子、干柏叶、川芎、桑白皮根、白芷、细辛、旱莲草等,煎水外洗。
中药内治---可选用补益牛膝丸或加味四君子汤。补益牛膝丸选用中药牛膝、生地黄、枳壳、菟丝子、地骨皮等,捣末,制蜜丸,内服;加味四君子汤选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等,煎汤剂服用。
推拿按摩---用1支20毫升的维生素B1液洒在头上,用右手五指从前额神庭穴向后梳到后发际哑门穴,共梳36次,然后用左手和右手的五指分别梳头部两侧,各梳36次; 五指合拢叩打百会穴54次;两拇指分别点振两侧的翳风、翳明、风池等穴3次,每次10秒;用拇指压揉三阴交穴15秒,压拨5次,压振3次,每次10秒,用掌心劳宫穴压在脱发处或头发稀疏处,振颤5次,每次持续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