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脚后跟疼,脚后跟疼的中医疗法

2016-07-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吕妙晴

一、脚后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脚后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脚后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脚后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跖筋膜炎

  脚后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脚后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脚后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脚后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脚后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脚后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脚后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脚后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二、脚后跟疼的中医疗法

  中医解析

  脚后跟疼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中药治疗

  传统中医对脚后跟疼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称之为“足跟痛”,必须使用桂附膏。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 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中医辨证治疗

  1.分型治疗 1.肾阴虚型:足胫时热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龟板、肉桂。

  2.肾阳虚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

  3.挟湿型:重着而肿,用换骨丹、史国公药酒。

  4.湿痰流注型:用导痰汤加木瓜、萆薢、防己。

  5.气血两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

  6.血热型: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见《医学入门·脚气》)。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三、脚后跟疼的饮食如何搭配

  一、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维生素B6 多分布在肉,蛋,奶类和蔬菜中多食用对足跟痛的治疗很有帮助。

  二、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C具有抗火功效,对胶原蛋白质结缔组织有利。维生素C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动物的肝脏中也有一定的含量,但烹调时要避免久煮和接触铜和碱。

  三、多食含钙的食物,钙主要分布于水产品,奶类,蛋类及豆类中多食用对足跟痛的治疗很有帮助。

  四、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五、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

  六、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所以戒烟和少喝酒对于预防足跟痛是有利无弊的。

  七、中医认为,油腻甘甜之品能得胃生湿、湿聚生痰、痰湿阻滞经络,不利于气血的正常运行,对足跟痛病人将近一步加重病情,所以足跟痛患者应尽量少吃或忌口。

四、脚后跟疼如何预防

  1、休息,注意少走路,站立时间亦缩短,减轻人体重量对患足的负担。

  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患有足部疾病后穿鞋有讲究,提倡穿运动鞋或者软底鞋、坡跟鞋,忌穿平底鞋、硬底鞋和人字拖鞋。

  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

  4、功能锻炼:首先,肢体锻炼不因疼痛而避讳,反而要大力提倡,主要包括跟腱、跖筋膜牵拉锻炼。跟腱及跖筋膜的适度牵拉有助于炎症消退,脚后跟痛的恢复,且非负重牵拉锻炼比负重牵拉锻炼效果好。

  其次,各式各样的足部矫形器都可用于跟痛症的保守治疗,可纠正足部力线不良,支撑足弓。第三,夜间夹板作为一种支撑疗法,也是治疗跟痛症的常用辅助措施,尤其适用于晨起走路痛的患者。

  5、多喝水,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