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 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
2016-07-2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晓凡
一、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
脏腑阴阳内伤:
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痰浊瘀血内生:
痰浊与瘀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营气卫血失调:
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一)类风湿结节:见于15~20%的患者,多见于前臂常受压的伸侧面,如尺侧及鹰嘴处。在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活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血清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者皮下类风湿结节更常见。
(二)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全身其它处均可发生血管炎。表现为远端血管炎,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心包炎,内脏动脉炎如心、肺、肠道、脾、胰、肾、淋巴结及睾丸等。
(三)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受累、心肌、瓣膜环或主动脉根部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或者心肌、心内膜及瓣环淋巴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等。
(四)类风湿性肺病:慢性纤维性肺炎较常见,肺小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
三、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
专业护理
1、症状护理
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被褥洁净松软,治疗护理手法要轻。风、寒、湿痹者给予保温、热敷、电钊、拔罐、薰洗等疗法,以舒筋活络。气血通调,通则不痛。
2、情志调护
患病之后,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急等情绪,意乱则气乱,气乱可致气滞血瘀,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告知病人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调动体内正气。
3、饮食护理
根据“食药同源”的原理和“食药同治”的逻辑关系。类风关患者的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以健脾补肾,壮骨补养气血为主,可食用猪、牛蹄筋、骨头汤、黄豆、瘦肉加胡椒和生姜,既补蛋白又补钙,还温补脾肾,活血通络,祛风湿痹痛。
4、服药护理
本病除用西药口服药治疗外,在内服中药方面应注意,属热痹者,汤药宜凉服。属寒痹者,汤药宜热服。
5、劳逸适度
过逸少动。则气机不畅,阳气不振,脏腑功能衰退,从而加重正气虚弱,但过劳则可耗伤脾肺或心脾之气。
6、康复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
日常护理
1、关节药熏:配制药物进行关节熏洗,水温应保持在50℃左右,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2、关节温水浴:可将患病关节或整个肢体置于温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每日1次。
3、关节保健灸:选取患部周围常用的穴位2—3个,用艾条进行保健灸,一般每日1次,1次20分钟。
四、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1)柳枝,水煎服。
(2)老桑枝,黄柏,水煎服。
(3)苍术、黄柏,忍冬藤,水煎服。
(4)嫩桑枝、怀牛膝、汉防己、丝瓜络,水煎服。
(5)青风藤、防己,水煎服。
(6)郗莶草3、桑枝、嫩柳枝、嫩槐枝,水煎分3次服。
(7)虎杖、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调服。
2、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大枣,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水煎服。
(6)郗莶草,生白术、薏苡仁,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