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痛是怎么回事 怎么护理能够快速的缓解脚痛
2016-07-2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伍含卉
一、脚痛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人老从脚先老”。步入中老年,人的腿脚首先会出现疲态。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脚也会发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脚痛,就是这种变化中的一种表现。上了年岁的人,腿脚不便,因此平时走路就相对较少,脚底板的肌肉就会相对萎缩、变软,皮下脂肪相对变薄,走起路来就会出现疼痛的感觉。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但脚疼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征兆,应了解脚疼的原因,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脚疼应警惕跖底痛
跖底痛多发于老年人中,在身体虚弱或久病卧床的老年人中比较常见,而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出现这种情况。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是因为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的缘故,而致使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所致。
因此,在平时老人可以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跖底痛就会减轻,此外,也可以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也可减轻跖底痛。
脚趾疼痛可能为趾外翻的征兆
趾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姿势性足畸形,以全足背伸和外翻为特征,并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是行走或站立的时候,脚趾疼痛,大脚趾端明显向小趾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也是可以治愈的。
防治这种疾病的方法除了穿松紧合适的鞋子,睡觉的时候还可以用特制的夹板固定住大脚趾,以使其尽量回复到正常的位置,而必要的时候也可通过手术治疗。
经常运动的老人脚痛可能为腱膜炎
老人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对延年益寿、保持健康很有益处,但“常欲小劳”始终应成为老年人锻炼身体时应记住的箴言。年岁不饶人,即使身体再好的老人也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从事剧烈的体育活动。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活动过于频繁,或经常跑、跳以及长时间的走路,就可能引起脚部疼痛。再加上受到寒冷潮湿的影响,则很容易发生腱膜炎。因此酌量运动才可以使老年人腿脚得到保护。而一旦感到脚部疼痛的老人,则应先停止或减少户外运动,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应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
此外,经常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产生外伤或过度摩擦都会损伤脚部跟腱以及周围组织而引发无菌性炎症,因此老年人还应穿宽大、柔软的布鞋,并坚持经常用烫水泡脚,少走路等方法来预防这方面的疾病。
脚后跟疼痛的疾病征兆
脚后跟疼痛,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跟痛症,通常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但在今天,很多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而体型发胖的人则更容易发病。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肾是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维持体液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它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中医学有“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的说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肾脏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而脚后跟疼痛往往是肾脏出现衰弱的一个信号。除了脚后跟疼痛,很多中老年人还有牙齿松动、容易脱落,小便困难或淋漓不尽、夜尿增多,入睡困难、失眠多梦,有的人毛发脱落、枯槁发白、耳鸣、耳聋、视力昏花、头晕目眩等多种情况发生,但多以脚后跟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之一,而在劳累一天后,脚后跟疼痛的感觉就更加明显。
此外,根骨骨刺也是老年人脚后跟疼痛的原因之一。骨刺是老年人骨质退行性变化的一种常见病。中老年人经常会出现骨质增生,踝部出现骨刺,平时走路都感觉疼痛难忍,举步维艰,每次发作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可以痊愈,对老人来说真可以说是一种折磨。
长了骨刺并不一定动手术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就可以很好地防治。常用的方法是经常用热水烫脚,少做剧烈的跑跳活动,也可用理疗、针灸、按摩的方法治疗。身体过胖的中年人尤其是妇女更应适当减肥而防止骨刺的发生。
二、脚痛如何鉴别
脚有感染迹象。走路后或长时间站立后脚痛。足部疼痛持续1星期或疼痛严重到无法活动就应该就医。
注意与以下症状鉴别:
1、足掌痛: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症状包括足跟痛、足掌痛、肋间肌痛等。
2、足跟痛: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3、足趾痛:痛风性足趾痛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常急性起病,以趾、踝等关节红肿热痛起病者居多。
4、足的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的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重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欢屈腰、屈髋、屈膝位。
5、足部肿胀压痛:跟骨骨折患者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B?hler角),正常为20°~40°6、踝及足麻木和有灼痛感:踝及足麻木和有灼痛感是脚气病患者的一种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7、双足红肿热痛:由红斑性肢痛症疾病引起的,在一定诱因下,阵发性出现双足红、肿、热、痛等的临床表现,是红斑性肢痛症的一种临床特点。
三、脚痛怎么护理
由于长途步行,使跖腱膜、趾短腱等在跟骨结节附着部位反复牵拉,发生无菌性炎。原有扁平足者则更易劳损。炎症久而久之逐渐纤维化、钙化而形成跟骨骨刺。后跟和中足关节先天性纤维连结时,在上述刺激长期牵扯下,容易发生关节炎症。
1、热敷:热水浴足是一种简单且易行的方法,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减轻足部的疼痛。
2、足部加垫:可以采取的方法有:①开窗法:即在较厚的海绵或毡子塑料泡沫均可、鞋垫与跟骨痛相应部位剪成空洞,大小随疼痛范围而定。②垫高法:在足下痛点相应部位用绵花或旧布、毛巾等垫高鞋垫5~10mm,对跟下滑囊炎有持续挤压按摩作用,促使局部炎症扩散。
3、研磨法:脚踩圆球形玻璃或钢铁,木材,胶制均可、直径2~3cm.踩在跟痛点脱鞋踩、流动研磨,每天2次,每次10min。
4、滚动法:将圆木棒或铁棒踏在脚跟下,在地上前后流动,可以按摩全足部软组织,对腱膜炎、跟下囊炎和脂肪垫炎都很有效。每日1~2次,每次10min.。
5、跖筋膜炎:可试穿足内翻鞋,内侧足弓垫起,或足跟下垫一中间挖空的海绵垫圈,必要时可用非*类药物止痛。若疼痛持续或严重可考虑局麻药如激素局部注射,如果注射部位准确疗效较好。
6、跟下脂肪垫功能缺损: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可用长效局麻药阻滞。
7、跟管综合征: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可用长效局麻药和激素跟管内注射,也可采用经皮电刺激止痛。极个别病例可采用手术松解术。
8、跟部滑囊炎:可选用手术治疗、解热镇痛药和局麻药加激素注射。
四、脚痛如何预防
休息:休息以便走更远。
冰敷:每天冰敷3次,每次15~30分鐘。注意不要伤到皮肤。
芳香水疗法:滴10滴桧木和薰衣草精油在2公升冷水中,双脚浸泡10分鐘。
保持凉快:千万不要用热来缓解脚痛,热会使脚更肿胀。
将脚抬高脚:抬高有助于减缓肿胀,能举高过心臟15~20cm更佳。晚上睡觉也将脚部垫高。
按摩:坐在一张椅子上,抬起左脚到右腿上按摩脚底。
如果需要手指可先抹按摩油或蔬菜油:用大姆指尖从脚后跟往前压滑至脚趾底。先从脚底正中心线开始,接着按摩脚底右侧,脚底左侧。换脚,每隻脚约按摩2分鐘。换左脚,一样用姆指,指尖延上述叁条路线,反过来按摩。慢慢的摩擦、搓揉每个脚趾。换右脚,重復同样动作。每隻脚各3~4分鐘。
脚夹弹珠运动:放20个弹珠在地板上,用脚姆趾将弹珠夹到塑胶碗中。每天至少练习一次20个弹珠。
脚底鞋垫:脚持续疼痛,可考虑用脚底鞋垫。
用矫正器:矫正器需要医师处方。
脱鞋让脚休息:不论何时,只要可能,脱掉鞋子,让脚透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