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了解肝炎病毒的种类 肝炎病毒被分为几种类型_甲型肝炎病毒_乙型肝炎病毒_丙型病毒性肝炎

2016-08-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新波

一、甲型肝炎病毒

  1.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简称甲型肝炎,系由甲型肝炎病毒(H*)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发热,临床经过常呈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

  2.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护理

  一是控制传染源 急性患者应按消化道隔离至病后3周。托幼机构的患者须隔离至肝功正常,病原学标志阴性。患者的粪便及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对生产经营食品人员应定期查体。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食半熟的水产品等。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丙种球蛋白制剂含有较高效价的抗-H*,在接触患者后7~14天内注射能有效地预防。

  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治疗

  多数急性甲型肝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经适当休息、合理的营养及药物辅助治疗,病程大多可以自限。对于少数重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支持疗法,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二、乙型肝炎病毒

 

  1.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2.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护理

  一是管理传染源 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三是易感人群保护 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

  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治疗

  急性肝炎的治疗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具有自限过程,注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恶心呕吐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应每日输液补充。根据病人不同征象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是有利的。绝大多数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对于病程迁延超过8周,频繁复发者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慢性肝炎的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单,磷酸阿糖腺苷等,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从而缓解炎症活动性,对整合病毒无作用。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1.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C,HC简称丙型肝炎),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与乙型肝炎类似,但较轻。多数病例呈亚临床型,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也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多见于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者。

  2.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护理

  HCV感染的主要来源是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因此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目前预防HCV感染的主要措施。血液制品中HCV的污染也是HCV感染的重要来源。减少血液制品的污染除应严格筛查献血员外,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的灭活HCV,又能保持生物制品活性,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病的最终控制将取决于疫苗的应用。HCV分子克隆成功,为丙型肝炎的疫苗研制提供了可能性。最近Chiron公司应用HCV结构区重组多肽E1和E2疫苗免疫7只黑猩猩,然后用同一型HCV攻击,其中5只可耐受低剂量的HCV攻击,但是由于HCV存在不同型,且易发生变异,加之目前对生产HCV中和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尚未确定,因此,HCV疫苗的研制任务仍十分艰巨。

  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治疗

  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 IFN治疗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为25%,可防止30%的急性丙肝向慢性化发展,到目前为止,IFN仍是公认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IFN剂量目前一般用3~5mV,每周3次,疗程6月。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Virazole,Ribavirin) 当前国内外学者多数认为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方面显示一定疗效,但这种作用停药后不能维持,可与IFN或免疫调节剂并用,以提高疗效。肝移植 ,慢性丙型肝炎晚期可用肝移植治疗。但新移植的肝常发生HCV感染,系由肝外HCV传入所致,也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1.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丁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D)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病变。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能存在于HBV感染的人及某些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动物中,极少有单独HDV感染。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时伴随的HBV感染状态。

  2.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护理

  一是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HDV传播的有效方法。二是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和献血员的筛选,必要时尽可能选用由单一或少数献血者血液分离的血清或血制品。三是防止HDV与HBsAg携带者间的传播,保护皮肤黏膜免受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针刺。严禁*及静脉内药瘾,防止和杜绝性乱也是预防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措施之一。

  3.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治疗

  迄今尚无满意的抗丁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国外有报告应用基因重组的干扰素α,剂量高达9×106U,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12个月,治疗慢性HDV/HBV感染,可使50%的病人生化异常得以持续缓解,HDV RNA受抑制,并有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善。但其远期疗效尚难巩固。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制剂联合应用亦未能提高疗效。曾有报告用膦甲酸治疗HDV/HBV同时感染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8例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的患者予160mg/(kg·d)治疗12~14天有6例存活,但对慢性HDV/HBV肝炎的疗效尚难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