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乌梢蛇有毒吗_什么是乌梢蛇_乌梢蛇的食用方法
2016-08-2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齐语兰
一、什么是乌梢蛇
乌梢蛇 ,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分布范围很广,属于无毒蛇类。乌梢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
乌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急需保护。
形态特征
乌梢蛇体全长可达2.5m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少在前段明显(成年个体),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体通身纵纹明显。
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行成偶数16-16-14,中央2~4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191~205;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对,雌98~131对。
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为黄乌梢、青乌梢和黑乌梢,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部逐渐隐色。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作过详尽的说明。
二、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1、乌梢蛇的功效
乌梢蛇最大的功效就是祛风湿和通经强行,另外它也有熄风止痛和止痒解毒等功效,在平时人们多用它来治疗人类的风湿骨病和手足麻木以的中风等疾病,乌梢蛇除了有治疗这些疾病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治疗破伤风、风疹以及亚疮等顽固性疾病,功效是比较出色的。
2、乌梢蛇有抗炎作用
乌梢蛇入药以后有出色的抗炎作用,人们把乌梢蛇的提取物直接使用以后会发现引起人体关节肿胀的炎症细菌会大量消失,人们关节炎的症状也会明显减轻。
3、乌梢蛇有止痛和镇静的作用
乌梢蛇的提取物可以制成专门的药剂,现在这些药剂已经批量生产,对人类的能起到镇静和止痛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类的各种骨科疼痛以及神经性疼痛都有明显的止痛功效。
4、乌梢蛇有抗五步蛇毒的作用
乌梢蛇虽然是一种带有毒性的蛇类,但是它的血清却可以解五步蛇的蛇毒,人们在被五步蛇咬伤以后,可以直接注射乌梢蛇的血清,就能让身体中的五步蛇毒快速消失,起到良好的解毒作用。
三、乌梢蛇的食用方法
乌梢蛇炖鸡
材料:乌梢蛇1条、鸡1只、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鸡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宰杀后,去头、尾、皮及肠杂,洗净,切3厘米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鸡宰杀后,去毛、内肚及爪。
2、将乌梢蛇肉、鸡、姜、葱、料酒同放炖锅内,加水35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风湿,养阴退热。
主治:风湿疼痛,骨蒸赢瘦,消渴,脾虚,骨泄,崩中,带下等症。
乌蛇汤
组成: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藁本(去苗土)1两、防风(去叉)1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䓖1两半、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本方和以煮作汤羹,尤宜于食用。
功效:乌梢蛇有祛风除湿和解毒作用,对于荨麻疹、湿疹脓疮也有一定预防或治疗效果。
红花乌梢蛇酒
材料:红花15克、乌梢蛇1条、白酒1000克。
做法:乌梢蛇活杀,去内脏,置瓶中,加红花、白酒,密封2月。
用法:分次食用,每日2次,每次15--20克。
功效:祛风寒,活血止痛。红花活血化瘀,乌梢蛇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风寒湿型腰肌劳损。
乌梢蛇炖排骨
材料:乌梢蛇1条、猪排骨500克、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鸡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幸杀后,去皮、头、尾及肠杂,洗净;猪排骨洗净,剁成4厘米长的段;姜拍松,葱切段。
2、将乌梢蛇肉、排骨、姜、葱、料酒同放锅内,加水2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泊、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风湿,补气血。
主治:风湿肿痛,热病伤津,消渴,服瘦,便秘等症。
四、乌蛇与土球蛇的分辨
乌蛇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全长可达2.5m以上,性味归经为甘、平,无毒。归肝经。有祛风,活络,定惊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身体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栖息于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村落中发现。行动迅速,反应敏捷。性温顺,不咬人。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生态环境
乌梢蛇多栖息在平原、低山区或丘陵,于田野、农舍中也能经常见到,春末至初秋乌蛇
乌蛇
季节常常出现在农田和农舍附近。此蛇活动敏捷,与有异常动静,不管是敌是友,均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绰号"一溜黑"由此得名。幼蛇背面呈深绿色,有4条纵纹贯穿于全身,与成蛇明显不同。乌梢蛇属狭食性蛇类,主要以食蛙类为主,其次是泥鳅和黄鳝;幼蛇食蚯蚓、小杂鱼。笔者曾发现该幼蛇吞食过赤链蛇的幼蛇。该蛇卵生,每产6~16枚不等,最早产卵者见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孵化期38~45天。
土球子
别称:草上飞、七寸子。属蝰蛇科(Crotalidae) ,蝮蛇亚科,蝮蛇属(A gkist rodon) 。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繁殖方式卵生。
9月间产2—10仔,初生仔蛇全长172—216mm。多见于平原、浅丘或低山的杂草、灌丛、林缘、田野或石堆中。每年10月入蛰冬眠,次年5月出蛰。吃鼠、蛙及鱼,偶亦吃蜥蜴及其他蛇类。学名:乌苏里蝮。
主要习性
蝮蛇2—3年性成熟,寿命6—7年,为卵胎生。交尾季节为每年的5—9月,产仔期为8~9月,怀卵期为3个月。产仔2—17个,初生仔蛇长22—34cm。交尾1次,可连续3—4年受精,因雌蛇输卵管内的精子能保存数年之久。交尾时间多在5—9时,15—18时,气温在16—19℃时进行。交尾时,雄蛇伏于雌蛇体背上,尾部缠绕雌蛇,伸出两只交配器,将一只伸入雌蛇的泄殖腔孔中,交尾时间保持15~25分钟,射精后,雄蛇尾部下垂,雌、雄蛇泄殖腔分离,仍在一起一段时间静止不动。以后,雄蛇先开始爬行,雌蛇恢复活动较晚。雌蛇产仔前常不进食,不动,性情较凶猛。产仔时,泄殖腔孔前面逐渐膨大,尾部翘起,蛇体收缩蠕动,泄殖腔孔张开,有时排出大量粘液。初生仔蛇包在透明的膜内,仔蛇破膜而出后仰头挣扎摆动。不久进行第1次蜕皮,蜕皮后的仔蛇可长1cm左右。